医学类专业的五年制、五加三、八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业一样吗
医学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大类,现在很多家长也都在问,说医学的院校多少分,某个专业怎么样,某个专业能不能当大夫,也有问中医怎么样,预防医学怎么样的,很多人都知道学医需要很多年才能成才,但是不知道上大学报哪个好,今天小编主要从医学类专业学习年限,跟家聊一聊医学类专业里面的五年制、五加三、八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五年制就是正常的医学专业的本科学制,毕业后拿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但是不能直接当医生,因为考职业知识资格证的条件是需要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一年才能考,而且现在医学行业越来越内卷的情况下,本科毕业的临床医学想去各大医院当医生还是比较难的,一般稍微好一点的医院都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五年制本科毕业一般只能去一些乡镇郊区的医院,再加上医学类专业考研通过率极低,一战考研的学生上岸的成功率在 20% ~25% 之间,所以,个人建议,中低分段,慎重选择临床医学五年制。
八年制本博连读,就顾名思义,指的是八年毕业属于本博连读,而非本硕博连读,如果顺利毕业,可以获得本博毕业证,学位证和执业证,其中,博士学位是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但是要想在医院正式工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规定,还需要进行一到三年的规培,有的一般一年就结束了,所以,有人说学八年博你也得规培三年,加起来还是11年,一点儿也没短,是不对的,有的规培一年就完事,也就是九年完事了,像南京医科大学新出的九年本博连读,就是连规培一起都下来的。
如果学习的过程中不顺利,八年期间有各种分流淘汰,没有达到指标,或者本人的意愿转变了,不想继续学医了,也会根据已取得的这成绩,授予或者也有可能不授予本科的学士学位,如果成绩又比较不错,临近博士的时候,又不选择学了,也有可能给硕士学位。显然,八年制是属于风险和机遇并存的选择,一方面,可以省去考研考博,最短的时间拿到最高学位,但是,如果中途转行,有可能时间白耗了,到最后连学位都拿不到,在投入产出方面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的稳。而且,八年博你在学习的时间,科研临床两手抓,也有可能两两都不硬。
之所以八年毕业的博士需要加上规培,是因为本来12年14年的学医的时间硬压缩到八年,可想而知你的课业压力是多么的大,需要学习知识的能力强,也需要动手能力非常非常的强,所以,有资质开八年临床医学的学校,也是判定一所医学院的等级是否更高的标准,而且,八年制的学生还会获得重点医学院的重点培养,更多的出国交流的机会等等,全国能够开设八年制临床医学的学校就只有17个,因此能考上八年制的临床医学的学生,你都是学霸中的学霸,可想学习氛围,得多么紧张刺激。
开设临川医学八年制的几个医学院的分别是北大医学部、清华医学部、上交复旦医学部,山东大学医学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北协和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还有四个军医大学,第一医科大学是南方医科大学,然后二军医,三军医,四军医,最后是中山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医学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这17个。
五加三培养模式也分两种,第一种是五年本科加三年规培,第二种是五年本科加三年专硕。即五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五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上三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前者就是本科学历,后者是研究生学历,并且为专业学位。
第一种,五年本科加三年规范化培训的模式,其中的五年制就是临床医学正常的学习年限,本科毕业取得学位之后,一年之后可以考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同时,在医院进行三年的规培,取得合格证,最后可以上岗成为医生,从医学生到医师为八年时间,最终只是本科学历。优点在于未来的发展选择空间更大,比如可以通过考研在硕士阶段跳到更好的学校,或者是改变专业方向,出国学习或者说在当地从业,选择进入非医学行业,比如医疗媒体行业,药企或者说自己创业等等都行。
因此,这个模式是更适合两类的学生,第一类是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提供一个跳板,通过考研往更好的学校或者是专业。第二类是不确定未来是否做临床医生的学生,可以用五年的时间去了解临床医学,再决定是否转其他的道路。试错成本低的优势下,这个模式的缺点也同样明显,因为毕竟只是一个有行医资格的本科生,本科生确实是可以当大夫了,但是人家医院也不一定要你,因为即使硕士现在都不一定够了。在将来考研究生的时候,就会遇到,一边工作实习,一边学习的两手抓的情况,有可能两个都抓不到,因为准备考研至少也得要十个月左右的时间。
医学的研究生,普遍分两种,第一种是专业型硕士,也就是俗称专硕,还有一种是学术型硕士,就是学硕,前者偏向于临床治病救人,后者偏向于科学研究,推动学术的进步。理论上看,如果想要尽快成为医生,投入到医院救死扶伤,专硕是性价比更好的选择,但个人在医院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科研能力的,即发表论文的能力,因此,学硕也比较有优势,而且就目前很多院校来说,学硕也有偏向临床的趋势。
专硕和学硕还有更大的区别,就是在于规培的方式不同。专硕的三年研究生教育中包含了规培环节,因此研究生毕业即可完成四证合一,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执医证,可直接上岗。而学硕的研究生教育中不含规培的环节,所以毕业后还需要再花两到三年规培,取得规培证才能上岗。但是上面那种5+3的培养模式,孩子已经是本科学历,并且把规培完成了,考学硕其实就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如果临床的专硕非常卷的这种情况下,五年本科三年规培完事了之后,再考临床医学的学硕,保证科研方面的能力,也是可以进医院的一种选择方式。
相比于五加三本科,五加三本硕连读的其实也不是没有缺点,因为一方面本硕流动模式是比较差的,所以必须高考就得考到理想的学校,他的加三的硕士是只能在本校读的,不可能跳到别的学校去读硕士研究生,另一方面,三年的硕士只能是专业硕士,一定是偏重于临床的,在科研方面就可能存在劣势,因为等到真正就业了之后,还是涉及到将来要去评职称什么的,发论文、SCI等等的,相比来说,学术能力更强的一些孩子,论文发得比较多,上升的也会比较快。
以上的人才培养方式除了影响学生的学习年限,还与他的就业会有一定的相关,博士学历通常就能进入区域级强势的医院,或者是重点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硕士就依次降低,要么就城市不是中心城市,要么就是医院是普通的二级医院,如果只是本科,可能就会对应的是偏远的郊区医院。
总结一下,学医的学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医学生到执业医师的年限,一般是8年到14年不等。目前招生的主流学制是八年制、五年制、五加三一体化。通常建议是按照八年制大于五加三一体化大于五年制本科的顺序进行考量的。临床医学的八年制、五加三本科和五加三一体化,也是各有利弊的,具体的选择还需要综合的考虑学校、分数、城市的因素,其实也有孩子的潜力,高考成绩的发挥等等因素来综合评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