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彩备课:四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原标题:精彩备课:四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教学内容
《重叠问题》
日期
节次
1
来源
青岛出版社四年级下册数学智慧广场
课型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师
学习目标
1.在研究节日儿童节书法绘画比赛的活动中,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掌握借 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重叠问题的方法;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养成善于观察、分析、借助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
良好习惯,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探究过程,体验重叠问题模型的建立,感知 数学的严密逻辑。 提高逻辑推理的能力, 养成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
反三的能力。
3.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身边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
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任务评估
1.通过事发分析问题的过程完成目标1。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和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过程完成目标2。
3.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完成目标3。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部分有重叠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叠部分。并能用它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韦恩图的创造过程,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课前两分钟: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不过他 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入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出示有关重叠问题的单元知识结构图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对目标提出问题,作为研究的重难点。
把握学习
目标
二、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同学们,生活中这样的重叠问题有很多,请认真阅读以 内容,并思考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生:这些题目中都有两个活动,还都有重着的部分。
我们研究一类问题,往往从简单的例子入手,接下来先探 第一个问题。 (课件展示) (化繁为简)
1、学生填写韦恩图
为迎接七一建党节,学校举行书法绘画比赛,三(1 班有7人报名书法比赛,有9人报名绘画比赛,两种比赛 报名的有2人,三(1)班参加这次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老师还带来了他们的参赛名单。你能找到都报名的2 人吗?
上
究
) 都
个
学生是否 能够正确 填写韦恩 图,并理 解韦恩图 中各部分
的含义
书法比赛
陈东
杨明
T刚
张伟
李芳
张杰
周红
绘画比赛
周晓
于丽
杨明
王强
朱茵
李娜
赵云
李芳
毛帅
师:你能想个办法一眼就看出参加两项比赛的有多少人吗?
生:韦恩图。
师:你说的是科学课上学过的韦恩图吗?(出示科学课本韦 恩图),你能说说每个圈表示的意思吗?
生:每个圈表示的意思。
师:用韦恩图整理他们的报名情况吧。在你的学习单上试一 试吧。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插入小组合作的 镜头)
(学习单活动一)
2、韦恩图反馈
师: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作品?
生:左边的椭圆圈里表示的是报名书法比赛的人,右边的椭 圆圈里表示的是报名绘画比赛的人,中间的部分是既报名书 法比赛又报名绘画比赛的人。
那左边不重叠部分表示只报名书法比赛的人,右边不重叠部 分表示只报名绘画比赛的人。
师:噢,原来这样就能一眼看出两项都报名的是杨明和李芳。
这一部分是什么呢?你们都知道吗?这一部分又是什么呢? 师:对比韦恩图和统计表,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课 件展示)
生:韦恩图可以直观的让我们一下看出两项比赛的报名情况 师:韦恩图这个工具真不错,我们看看是谁发明的。 (课件 展示)
三、合作探究
点拨助学
1、列算式
师:那你会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在你的学习单上试一试 吧。 (学习单活动二) (课件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解读算式的意义)
师:7+9-2=14(人)算式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要 减2?
生:7里面有这两个人,9里面也有这两个人,加了两遍重 复了,只能算一次,所以要减2.
2、建模
师:如果两种比赛都报名的有3人,那参加这次比赛的一共 有多少人?如果两种比赛都报名的有4人、5人呢?两项都 报名的还可以是几人? (学生说,师写算式)
7+9-3=13(人)
7+9-4=12(人)
7+9-5=11(人)
7+9-6=10(人)
7+9-7=9(人)
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生:像这样两部分有重复时,应从和中减去重复的部分。 师:两部分减去重叠部分,重叠2人 · · · 当重叠7人时, 参加书法比赛的人全部包含在绘画比赛中。这时,参加比赛 的人数最少。那什么时候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最多呢?(师演 示)7+9=16(人)
师:这一部分可能是500人、2000人 · · 我们用字母a表示 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可能是100人、300人 · · · 用字母b 表示这一部分。重复部分可能是90人 · · · 用字母c表示 重叠部分,怎样表示总人数呢?
生: a+b-c。
师:不论情境怎么变,只要是两部分重叠,就用两部分之和
减去重复的部分。
你能创造一个有关重叠问题的数学故事吗?
3、生活中的重叠美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重叠现象, 一起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重 叠 美 。
(日食、月食、雨伞折叠图、推拉门、叠放的碗等)
学生学生 是否能够 正确列出 算式,并 能解读算 式的意义 根据一系 列算式总
结出
解决重叠
4、总结提升:现在我们一起来事发一下解决问题的历程:
我们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类问
问题的数
学模型
现实生活情境
重叠问题
韦 恩 图
( 集 合 思 想 )
应用 解决
发现 操作
四、巩固练习
拓展提升
1、根据文字信息填写韦恩图。
“节日儿童节”游园活动,报名参加趣味套圈的有80人,
报名参加青蛙跳水的有100人,两项都报名的有20人。
趣味套圈( )人 青蛙跳水( )人
( )人 ( )人 ( )人
2、101名学生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0人,带水果的有50 人,每人至少带一样。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多少人?
能否正确 完成巩固 练习,对 本节课进 行总结提
升
五、当堂达标
当堂检测
基础部分:
1、儿童节文艺汇演中,跳舞的有34人,合唱的有28人,
两项都参加的有20人。参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有多少人?
检测本节 课数学知 识的掌握
情况
两根竹竿各长230厘米, 接头处长50厘米。
井深与接起来的 竹竿一样长。
2、
井有多深?
拓展部分:
3、四(1)班有35名同学,会剪纸的有15名,会篆刻的有 18名,两种都不会的有5名。两种都会的有多少名同学?
课后思考:两部分有重叠时,用两部分之和减去重复部分; 如果三部分有重合会怎么样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