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论坛”优秀论文选登| 马百成: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陇南礼县教育局)
原标题:“校长论坛”优秀论文选登| 马百成: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思考与探索
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中的思考与探索
礼县马河乡九年制学校 马百成
摘要: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要注重以德育人,着重培养学科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学校文化无疑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人文精神的栖息地,是学校管理中最凝聚人心,是展示学校形象,是学校文明程度的最好体现。本篇文章重点阐述文化建设在农村学校管理中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学校、文化、管理、人文
一、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学校没有制度是不行的,切实可行的制度可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但单凭制度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有问题。秦朝因商鞅变法而兴,也因法二世而亡。完全依赖于法,早在几千年就证明是失败的。我们一谈法,一谈制度、一谈规定就会伤感情,就显得没有人情味儿,学校管理也一样,师生是活生生的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对于师生的管理如果全靠制度,一切按章程办,学校就会失去活力,在此之下的教育教学等等所有工作就会僵化和死板,没有生机和生气。那怎么办?只有靠学校文化。
文化是无需提醒的自觉,无言的命令,根植内心的修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制度是让你做让你学,而文化是我要做我要学,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我们只要主动,自己愿意,才能干好。凡是制度规定的,让我做的,凡是被动接受的我是不情愿的,就是干不好。文化就是起到这个无形的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对于学校来说,文化就是学校的风骨、就是学校的阳光与空气,是学校的生命之水,离开文化,学校管理和运行犹如漫漫黑夜,没有黎明。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在这方面我们全体师生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学校所在地虽然在偏僻的农村,但当地民风朴实,勤劳善良,人才辈出,名冠全国,享誉中外的书法家秦理斌先生就出生在这里,但从大文化背景来看,当地又没有特别鲜明的文化或地域特色,不像礼县盐官镇有盐井文化,礼县祁山有三国文化。
近些年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于是我们想到要从传统文化建设入手。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思想,也有金木水火土点五行说。现在小学一年级第一课就是“天地人”,第二课“金木水火土”。我们学校没有占上“天时”,也没有占上“地利”,那我们就占“人和”。所以我们重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二、学校校徽中的“大文化”
大部分学校的校徽是书、鸽子、海鸥、大海、帆船、树芽、双手等图案组成的。我们学校在校徽的设计里面重点突出了人。胡昌升书记也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1、”天、地、人”彰显地域特色
我们的校徽里有“天、地、人”,而且还含有金木(船)水、火(太阳)土(山)。图案整体由“M(马)”、河、字母“j(九)”、“n(年)”、“z(制)”构成。合起来就是马河乡九年制。
东方未完全露出的红太阳,呼之欲出,冉冉升起,这样能量更足。寓意 “旭日东升,朝气蓬勃”
“M”代表青山,它也是我们马河地域特征,马河就是两道梁夹一沟或者两道梁三道沟,色彩加绿寓意“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2、“弯弯曲曲的小河”寓意人生曲折路
“弯弯曲曲的小河” 世界上任何的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没有直直的,这像极了人生。人的一生更多的是曲折、艰难、困苦。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成功是非常态。道理很简单,九十九个农民能养活一个地主,但一个地主养活不了九十九个农民。既然失败是人生的常态这就要求我们要奋斗,要吃苦,教师要苦教,学生要苦学,我们要拼搏要上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校徽里面还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和谐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和、合文化”中折射出的教育方式
由“河”引申两个同音字“和、合”。
和(和气、和谐。大家一起和和气气,幸福工作快乐学习)。
合(合力、合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形成合力;说合理的话,做合理的事儿,合理地学习,合理地布置作业,合理的惩戒。
教师如果怕惹事儿,怕惹麻烦不惩戒学生当佛系老师,就是没有尽到责任,就是没有良心。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没有坚强的生命力,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没有免疫力,迟早要吃大亏。严管就是厚爱。但一定要把握分寸注意度。你打手心是爱护,打手背就是折磨,你在学生脸上搧巴掌就是侮辱”。我们要惩戒,但是一定要惩戒的合理。
我们学校所在地虽然没有大河,只有一条小溪,但名字里面有河,这也就是突出“河(“和”、“合”)”文化。
三、教育理念与校训中的文化
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在教师层面我们提出教师至上的理念。如果提出学生第一,学生就是上帝,那老师就很气,我们算什么,他就不好好干;在学生层面我们提出要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的这种博大情怀。老师常想两件事:假如是我的孩子,假如我是孩子。
校训是:自强 厚德 崇善 尚美
自强:天的特性就是人世间无论发生了什么,天不说话,照样按它自己的规律,时时刻刻的在运转,在运行,所以我们要学天的自强不息。尤其我们农村孩子没资源没背景更应该靠自己,自强。
厚德:地,我们要学地的宽广和博大。人们把粪便、污水、有毒的有害的垃圾、死猪死狗埋在地下,他都没有意见,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有毒有害的通通不见,而且还变成了养料。所以要学地的这种厚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厚德才能载物。
崇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发善心、正善念,说善话、做善事。
尚美:最终要达到天、地、人,和谐统一的美。
我们要弘扬正能量,宣传“真善美”
四、学校文化建设是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
我们学校虽在农村,但我们一直追寻学校文化建设。我们知道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处处彰显这一核心理念,人文关怀,所以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所有教师在内,以学校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1、校园传统文化彰显独特的文化精神
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每个方面都在体现这一文化思想。学校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都要体现我们独特的文化精神,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的任何角落,校园文化墙的布置,我们选取了具有激励意义的中国古典成语故事漫画,校园内的橱窗,我们努力做到让学生醒目的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断更换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古代名人传记、勤奋读书的故事、二十四孝等等,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楼道文化长廊的布置。师生在此文化环境下,耳濡目染,文化在师生内心形成特定的精神。
2、学生活动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蕴
学生是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校内活动还是校外活动都要显示出独有的文化气氛。我们一直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成为有文化的人。所以在学生社团组建活动中,我们大力组建了体育、美术、音乐、书法、舞蹈、阅读等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社团。学生活动中,我们创设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引领下的系列活动,如古诗词朗诵会、师生书画展、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会、讲红色故事、红歌大合唱等等。
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绝不放过每一个体现文化建设的细节,包括校园雕塑、校园景观、绿化美化、文化墙等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
当然学校管理光有文化的引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还应当有物质的保障、人文的关怀。如果把整个管理的理念看成一个圆的话。最外层是物质保障,让大家共同享受;再往里一层是人文关怀、人性管理,让大家共同愉悦;再往里占重要部分的就是制度的建设,让大家共同遵守;最最核心的就是文化,让大家共同追求。这就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监制:王秋鹏
审核:董海涛
编辑:孙小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