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6伤!“山科大”门前一男子持刀伤人,曾向学校发出最后通牒?
根据警方通报,2023年4月19日,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门前,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持刀砍人案件。在山科大侧门外,一名男子手持利刃突然冲向行人,然后开始了无差别的攻击。最终有7人受到攻击,其中6人受伤,1人受伤严重抢救无效死亡。目前行凶男子付某已经被警方抓获,具体情况还在调查当中。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并且是在高校门口,一下子牵动了全国人的心。这名行凶的男子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何要做这种事情?
疑似被开除学生报复学校
事情发生在4月19日下午5点许,通过网传的现场照片可以看出,当时还是一个大白天。很快就有了解一些情况的网友进行了爆料,爆料称这可能不是一起简单的持刀伤人事件,行凶男子与山东科技大学颇有渊源,很可能是一起经过精心计划的报复行凶案件。
持刀砍人的男子付某还是个孩子,他是山东科技大学2019级的学生。作为学校的学生,为何会对自己的母校怀恨在心?难道是在学校里受到了什么不公平的待遇吗?
付某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似乎非常有名,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听说过他的名字。有报料称,付某曾经只是学校里的一个普通学生,但在校期间他因为偷窃行为被学校开除,导致没能完成大学学业。一个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孩子突然被学校开除,他肯定非常的失落,所以才会对学校产生意见,并最终导致他走上极端选择用行凶来报复学校。
但如果只是被学校开除,还不足以导致付某做出如此残忍的事情。虽然没能完成大学学业,可付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着他去经历,报复学校毁掉自己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有了解付某的同学爆料,付某本身就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有家族性精神病史,因此他做出这样的事情完全是有可能的。
在被学校开除之后选择在学校门前无差别行凶,确实不是一个正常人能做出来的事情。目前伤者的身份还不明确,可能是普通路人,学校的教师或者学生,目前6名伤者伤势较轻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但仍有一名无辜者被残忍的夺走了生命。
曾向学校发出“最后通牒”
既然付某患有精神疾病,学校在对他进行开除处理的时候有没有特别注意这件事情?网上报料称,付某在行凶之前还向学校下了“最后通牒”。早在4月7日,付某及其母亲可能报复学校的传闻就已经传出,还有人提醒山科大的师生一定要注意安全,付某可能会在晚上行动。
传闻出现之后学校有没有进行相应的防范目前还未可知,但付某会行凶的传闻出现在4月7日,而他行凶的日期却是4月19日,期间间隔了半个月,可能正是因为学校的防范才导致付某之前没能得手。
校园安全一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它每一次被人们提及,背后都有一起令人痛心的安全事故。在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事故,这案件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2018年11月25日,49岁的张某手持螺丝刀冲进山科大校园,他连续攻击6人,其中一名教师家属不幸身亡。与这次案件有些类似,黄某的精神状态也很不稳定。
针对这起案件有很多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认为,因为偷窃电脑就将人开除,学校的做法有些过头了。偷窃行为虽然不对,但还在上学的孩子可能只是因为一时贪欲,可以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或是保留学籍,等他接受完处理之后再回来完成学业。直接开除对孩子的打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像付某这样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人,这也为这次事件埋下了祸根。
也有网友认为,学校的处理没有问题。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付某偷窃已经触犯法律,依法办事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付某本身患有精神类疾病,就算稳住了他一次,也不可能稳住他无数次,开除他也是在保护其他学生。
付某的精神状态不稳定,而对患有精神疾病犯人的处理与普通犯人也有些不同,付某是否会因此获得“从轻发落”还无法断言,需要警方进行缜密的调查,在官方通报之前不要随意猜测。
心理健康建设刻不容缓
大学生虽然很多已经成年,但他们还没有走出社会,心智并不是特别成熟。为了避免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产生心里甚至精神问题,在校园内就应该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建设。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学可以增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宣传,让学生了解不同心理问题的症状、危害和应对措施。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大学应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并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发现心理问题早期并给予干预。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理问题。
建立疏导机制。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学应建立相关机制进行疏导和跟进,进行心理疏导与帮助,必要时可建议其到相关医疗机构就诊。这可以避免学生心理问题加重或出现危险行为。
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大学应营造安全、和谐、包容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多参与校园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并设立相关报告机制,发现学生心理危机或异常行为的初期迹象。这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加强家长配合。大学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学习相关知识,并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给予积极配合与支持。家人的支持对学生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总之,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需要校方、心理专业人员、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况,避免心理疾病的发生与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