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会几个方法,孩子物理,不会再担心
老外曾经趾高气扬地说:中国学生物理方面没什么成就,500名小学生在哈佛测验时,就数学水平很高,物理,化学,地理都不如美国的小学生。
对于这样的的现象,很多国人表示不满,更有爱国人士义愤填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可事实就是如此。
说起物理,确实是我们大部分家长以及当代孩子的一块心病。因为物理启蒙基础比较晚,小时候有兴趣的时候,一来条件差,二来到了初中才接触。你想吧,除了特别聪明伶俐的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其它人干脆放弃,还有的学生想学,学了半天还是不行。
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成绩的贫富差距,让更多学生出现偏科,综合成绩差等现象。
就目前我国小学生接触晚,高精尖人才流失较多,而基础物理人才数量又跟不上来,实在是令人堪忧。
获得我国2021年感动人物奖的杨振宁曾说在他加入美国国籍后,父亲很生气。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原谅他。而在57年之后,他终于重新获得中国国籍,完成了父亲的心愿,回到祖国为国效力。
而同样在物理界的“中国神童”尹希却打脸了,他在出国之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学成之后一定会回来报效祖国,不会忘记祖国对自己的培养。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却真正成为了“白眼狼”。
他说:“科学无国界”,但他却忘了我们的老话:“知恩图报”。
当然了也有人会问,为何优秀的人才都去了国外,而不愿回国呢?从尹希的人生经历中能否发现一些端倪?
天才尹希加入美籍,为国外效力,任正非建立鸿蒙生态就是为了让“中国的鸡,在中国下蛋。”
物理的高精尖人才流失,导致了华为中兴被“卡脖子”。有数据统计:在美国硅谷从事高精尖人才的清华北大生,就有3万多!这些都是我国的稀缺人才啊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说,假期里面无论如何学习物理,都无法达到开学后物理老师们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假期里的浅层学习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开学后学习的深度和以及训练的广度,也没有假期开学后的各种实验条件,假期里一知半解的夹生饭辅导学习会让孩子与其他孩子对比后产生一种自以为已经学会了的优越感,从而养成了在开学后不太重视物理课堂学习的不良习惯。而且由于开学后学习物理时缺少了初次见面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结果大大降低了物理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课堂学习积极主动性下降,学习效果反而不如没有参加过辅导的学生效果好。
由于物理这门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而假期辅导不可能提供给学生们这些实验条件,结果缺少了实验学习的短期突击辅导会让初中生们,尤其是从来没有学过物理的准八年级初中生们快速丧失学习兴趣,使得本来非常有意思并且有意义的物理学习变成了各种枯燥乏味的归纳、概括、练习。失去了物理学习应有的意义。
但是看似漫长的假期即便每天学习,也不过六七个周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把一个学期甚至一年的知识全部学完,是不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的。就拿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每一节课学完之后,都需要相应的练习题,然后复习、总结归纳,等一章节复习完之后,要进行单元测试,检测学习效果,每半个学期结束后要进行期中考试,一个学期结束后要进行期末测试,所有的这些学习与阶段反馈都是一环紧扣一环的,都是遵循着人类学习的科学规律进行的教育。假期辅导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反馈效果的。
假期辅导,对于几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不太情愿的,他们每天的学习都在经历着“内心的不情愿”和“不得不服从家长们的意志”之间的斗争,这种从内心就无法真正接受的学习决定了从一开始就是效果很差的失败学习。
当然,假期辅导的不利因素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了。
总的来说,假期辅导往往具有突击性、短期性、功利性,利大于害。既然是假期,就应该把假期真正还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和自我学习。除了正常的游玩之外、可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家庭劳动、旅游、阅读、参观各种科技展览馆和历史博物馆等等。还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新等。这些活动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同时增加学习兴趣。特别是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完全可以让孩子先看一些物理科普书籍,多做一些物理小实验,建立起学习物理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样的物理启蒙才是适合孩子的启蒙呢?
这个问题也是李永乐老师一直在深究的问题。作为“网红物理老师”,在科普了无数网友物理知识后,他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打磨出一套适合5~12岁孩子看的物理启蒙科普书——《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是一套适合学龄儿童的物理启蒙读物。
深入浅出,读着轻松,内容却涵盖初中物理“声、光、力、磁、电”五大板块,又渗透高考题型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在李永乐老师的编排下,通过从日常现象通达万物之理,这十册读物,实际上是给孩子讲的10堂科学思维课。
《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适用于3-10岁的孩子,可以对孩子的物理进行启蒙,同时穿插了数学、化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多门知识,既能增长孩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李永乐在人大附中教书的几年中,就培养了300多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被戏称为“永乐大典”,可见他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优秀经验。
物理知识虽千差万别,李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搭配专业漫画家轻松明快的图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具体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初中物理教材和试题中的熟面孔,它们在启蒙书中都以一种更友好的方式进行登场: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筷子的弯折实验、海市蜃楼的成因——光的折射。
磁铁的磁感线方向。
声调的高低。
甚至初高中物理都会涉及的自由落体。
几乎是高考必考的光电效应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书中,既有对孩子的正向引导,也有发散性思考,每册书的最后还有“小读者来信”,可以让孩子通过别人的问题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如果你让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在将来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考入名校并拥有更多的无限可能,不妨给孩子看看这套书!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