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强村计|“四个领办” 激活乡村振兴“一股绳”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3月13日,李强总理在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积累了哪些好经验?解决了哪些新问题?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启动《“苏”式高质量发展“新三十六计”》全媒体采访行动。记者践行“四力”,深入全省36个基层观察点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全面展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仅需一人管理的2000平方米超级大棚,集古风民宿、沙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寨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党建+农文旅+研学”模式建设的兔兔森林生态谷项目……行走在广袤的乡村,到处都是兴旺发达的景象。乡村发展怎样解决“没钱办”“没法办”的难题?基层党组织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日前,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记者来到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蹲点调研。

  

  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农业园区

  聚焦·课题:

  化解“民富村不强”尴尬:必须“强村”

  四月徐州,草木蔓发,村庄如锦。沿着604乡道一路向北,记者驱车驶进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农业园区。道路两旁大棚林立,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大棚里的西红柿、黄瓜,定植甘蓝、辣椒等菜苗。

  走进跃进村超级大棚,记者看到,一排排比人高的藤蔓垂挂着鲜脆嫩绿的黄瓜,通过中央系统智能操控精准滴灌水管通铺两侧,可智能监测调控棚内的温度、湿度……一切都是科技感“爆棚”!

  “我们这个超级大棚的高度是5.5米,宽度和面积都是原来的2-3倍。”跃进村党总支书记马杰张开双臂向记者演示。在村支部的“领办”下,村里引入智能科技,将散田合并改造为超级大棚,通过低人工、高效益的优势吸引了许多外出年轻人回乡,改变了村里原来“田没人管、人留不住”的局面。年轻人回来了,田地有管理了,集体项目又带来分红收益:“一箭三雕”!

  调研中,记者发现,原来,棠张镇老百姓的钱袋子一直挺“鼓”。作为农业乡镇,以种植设施蔬菜、蚕桑为主,老百姓人均收入连续多年排在徐州市前列。但村集体经济却相对较弱,2019年除棠张、跃进、田河3个镇区所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0万元,其余十多个行政村均未超过50万元,后谷堆等2个行政村刚刚超过20万元。

  “民富村不强”的尴尬如何化解?调研中,记者多次听到“领办”这个词。当地的村干部、党员甚至老百姓,人人都能脱口而出:支部领办集体产业、书记领办致富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

  “领办的目的是让党员、干部到支部都动起来,每个环节都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四个领办”为何会诞生在棠张镇,马杰如此回答。

  自2020年年初开始,棠张镇创新实施支部领办集体产业、书记领办致富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将村支部、村书记、党员中心户、骨干党员等党的力量和乡村振兴各要素串成有机整体,通过顶层设计、政策扶持、现场督查、工作观摩等办法,以党建促乡村振兴改革,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带来乡村发展新气象。去年,村集体一次性平均增收15万元,137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

  

  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跃进村超级大棚(之一)内部

  行动·效应:

  从“领头致富”到“带头榜样”

  乡村振兴,需要不断注入发展新动能。“四个领办”让乡村发展保持干劲、后劲,棠张镇也成为周边乡村可复制、可实践的“好榜样”。

  蓝天白云,微风拂面,赤脚踩在柔软的沙滩上,你很难想象这是在微山湖畔的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北村村。水寨主题景区、沙滩综合体验区、乡里寒舍民宿区、田园度假养生谷……记者仿佛置身于 “热带风光”。北村村党委书记刘广铎介绍,作为村党委书记,他亲自“领办”创业这一综合体项目,总投资额达57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这里古风民宿以及独具徐州特色的美食店,都是村民开的,多的时候一天有近万名游客。

  

  徐州市柳泉水寨山水田园综合体项目

  2021年,该区全面推开“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四个领办”走出棠张,“落地”包括北村村在内的铜山区47个村落。去年以来,铜山区村党组织领办集体产业268个,支部书记领办富民项目256个,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388个,骨干党员领办为民实事395个,解决问题4156件,助力铜山成功蝉联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四个领办’改变的不光是村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领办,增加村干部与村民、党员与群众间的紧密联系。”马杰说。

  “大姐,你上次反映的小孩没地方打篮球这件事解决得满意啊?”手臂佩戴红色袖章,拿着本子走街串巷,他们被街坊邻里亲切地称呼为“小巷管家”。

  

  陈善强(右)和其他“小巷管家”们正在日常巡查

  “满意!满意!你看,那个篮球场就是新建的。”顺着大姐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马路对面的市民广场上多了一座崭新的篮球架,“小巷管家”陈善强边看边记录。一个本、一支笔,日常巡查、记录反映问题、上门帮扶……像陈善强这样的“小巷管家”跃进村有96名,分管认领村内80条巷道的日常保洁邻里纠纷生活秩序等。马杰告诉记者,全村1200多户、6000多人,每一次反映的问题各有不同,“面对繁冗问题,我们通过骨干党员走访收集,村会议商量,再由党员中心户带头领办解决。村对村、户对户,通过‘四个领办’将党建、业务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调研·问计:

  “四个领办”催生连环“强村计”

  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切实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示范带动能力。“四个领办”是铜山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下,自创打出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新掌法”。如何“出掌、落掌”?徐州市铜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袁月云为记者一一“拆解”:

  

  徐州市铜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袁月云

  一是村支部领办集体产业。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路先行作用,引导村党组织牵头,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和设施农业等村集体产业项目,让能办事的支部堡垒更加凝聚人心。

  二是支书领办致富项目。引导鼓励村书记通过个人出资创办企业,“三乡工程”引入人才、资本要素,带头服务项目发展等多种形式解决乡村振兴中的要素制约难题,通过干部创业、服务企业增强带领致富能力。

  三是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从乡贤、致富能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党员中择优选取“党员中心户”,广泛听取群众在困难救助、村庄整治等方面意见建议,实现乡村建设共治共享,通过组织创新推动乡村治理。

  四是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村党组织每年编排一批民生微实事,骨干党员定向领办,制定计划并进行公示,做到一包到底、全程服务,通过党员示范推动村级事务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建言·启示:

  “一股绳”激活后,还要建长效机制

  接受采访时,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房冠辛告诉记者,“四个领办”的核心要义就在于推动基层党建的“由虚向实”。

  “通过‘党组织-党员个体’的全链条整合与系统调配,实现基层党建对乡村振兴过程中难点、盲点、痛点与热点的精准嵌入与有效施策。”房冠辛表示,在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进程中,要深化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实现二十大报告提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战略要求,江苏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柔性领导”与“弹性服务”的巨大优势,真正走入群众生活、走入群众需要、走入群众心声,切实打通乡村振兴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米”。

  记者蹲点调研期间,铜山区正在开展以“比党建看基层基础、比队伍看担当作为、比发展看强村富民,比治理看乡风文明”为内容的“四比四看”竞赛,袁月云告诉记者,2023年在坚持原有好做法的同时,工作重点将放在领办的实绩、实效上,创新通过季度分片观摩、“五星”书记评选、百优典型示范、年度擂台比赛等方式,搭建镇村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在全区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郁氛围。切实把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治理效能。

  “四个领办”党建工程有效激发了支部、书记、党员中心户和骨干党员的全链条创新活力,形成上下联动、全线贯通、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形成发展“一股绳”,激活乡村新景象。激活过后,如何保持活力?铜山区再次给出了高分答卷:

  建立健全长效运行十项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创新开展基层党建项目“四个领办四比四看”活动,构建起抓党建强治理促振兴的“铜山模式”,打造强村富民的“先锋铜兴”工作品牌,推进“四个领办”常态长效运行。

  袁月云表示,下一步,铜山区将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抓实“四个领办”党建工程,着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群众最需要的事办成最满意的事,为铜山“四高地一福地”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策划|潘青松 杜雪艳

  统筹|刘海琴 王高峰

  采写|林惠虹 陈彤

  视频|张琦

  片头包装|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