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秀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自然-方法学》
新方法通过自下而上的质谱查询发现分子式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ao Huan团队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质谱/质谱(MS)查询发现分子式。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方法学》。
在基于MS的代谢组学中,相当一部分代谢特征尚未确定,分子式注释是揭示其化学特性的起点。
研究人员提出了自下而上的串联MS(MS/MS)查询方式,这是一种从头开始的公式注释方法。这一方法优先考虑MS/MS可解释的候选公式,实现机器学习排名,并提供错误发现率估计。与数学上穷举的公式枚举相比,这一方法平均将公式候选空间缩小了42.8%。该方法在参考MS/MS文库和真实代谢组学数据集上系统进行了注释准确性的基准测试。
应用于155321个重复的未识别光谱,这一新方法准确注释了化学数据库中没有的5000个新分子式。除了个体代谢特征的水平外,研究人员将自下而上的MS/MS查询与全局优化相结合,以完善公式注释,同时揭示峰值的相互关系。这种方法允许对人类粪便数据中的37个脂肪酸酰胺分子进行系统注释。所有生物信息学管道都可以在一个独立的软件BUDDY中使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2-023-01850-x
《地质学》
非洲高原南部新生代的局部侵蚀
美国爱达荷大学J.R. Stanley和科罗拉多大学R.M. Flowers团队,在非洲高原南部新生代的局部侵蚀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质学》。
研究人员利用金伯利岩中低温敏感性较低的磷灰石,测定其有效铀浓度(eU),并检查了来自整个高原的金伯利岩磷灰石(U-Th)/He 的数据汇编,研究新生代的冷却。来自低铀浓度(
这些模式出现的最佳解释为,新生代河流切割受相关地形发展引起岩石隆起的驱动。虽然还需要更多数据和不同工具解析时间和空间的细节,但该汇编首次从热年代学角度提供了整个高原中新生代侵蚀模式的一瞥。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30/G50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