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是伪概念?它遮蔽了逻辑思维,数学大地震36

  29期至35期讨论了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欠缺逻辑思维,数学可以有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目前的数学教材却妨害了逻辑思维的培养,祸根就是所谓数学思维的理论。

  数学思维是数学课程改革中创造的新概念,十多年来在新课标的强制推广下广泛普及,包括中科院的数学研究员,北大、清华的特级数学教师,以及网上的著名数学老师,都以培养数学思维作为核心目标,而且延伸到了数学教育之外,例如科技界最火的网红大咖,也把数学思维作为职场的重要素养。

  然而仔细考察,数学思维是典型的伪概念,是没有实际对象、没有思想史传统、没有明确定义、没有现实需求的四无概念:与提高思维能力的棋类运动相同,数学活动中也有特殊的思维技巧和方法,但是在逻辑学、心理学、脑科学和认知科学中,根本不存在逻辑思维之外的数学思维、围棋思维、象棋思维,数学思维这个概念没有实际对象,它是对象虚无的伪概念;从人类思想史考察,数学思维这个概念没有思想史资源,它只是最近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发明的新词语,在理论上也没有明确的定义;这个概念也不是教学活动中自然生成的,而是由新课标确立的特殊学者的个人主张,是特定条件下的人为产物,没有真实的现实需求。

  将数学思维规定为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出自数学新课标修订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史宁中先生提出的“三会”理论,主要内容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史宁中先生的“三会、四基、四能”理论,是近20年来中国数学课程改革的纲领,它的根本错误,是用数学思维取代逻辑思维。具体分析下期讨论,本期先梳理主要事实:

  第一,关于数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目前的数学理论无法明确定义数与数学,数学思维显然也无法定义。在华语中,广义的逻辑等于道,狭义的逻辑就是思维之道,逻辑思维就是正常的思维、合理的思维、正确的思维、科学的思维,它涵盖高级的理论抽象思维与普通的日常抽象思维,也涵盖形象思维与直观思维,即使是低等动物判断食物与危险的思维,也是原始的直观逻辑思维,动物的行为违背逻辑就不能存活。显然,思维的最基本分类只有两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在精神病诊断学中有具体判定标准。在逻辑思维之外,根本没有数学思维这个分类,数学思维这个词语,最多是“数学中的逻辑思维”的省略词,学者关于数学思维的实质性解说,如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都是逻辑思维的内容。

  第二,在2011版和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素养的“三会”被明确规定为中国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三,新课标中刻意清除逻辑学元素,完全屏蔽了逻辑思维、概念定义等词语,广泛谈论数学思维、科学思维、理性思维、正常思维、重组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等,就是不提逻辑思维,逻辑一词也只是不小心出现了一次,而且彻底屏蔽了定义这个最基础的逻辑概念,用“数学观”来取代“数学的定义”。

  可见,数学性课标存在重大失误,将虚假的数学思维确立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扼制了逻辑思维的培养,造成数学教材与教学的逻辑混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