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有何影响?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高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面对高考应力,高中生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最关注的是学业成绩。因此,研究有效学习的内在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者感兴趣的论题。

  已有研究发现,高中生学业成绩和成就目标定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成就目标定向是学生对自己成就目的设定,属于成就动机内容,在成就动机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成就目标定向也应成为高中生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探究了成就目标定向和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重点考察了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31名高中生的调查,然后进行研究讨论。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点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状况

  本研究发现,大体上来说,高中生对名次、优越表现的追求最高,胜过了对增长新知识的渴求,居于首位。

  通常人们所持的观念是,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学生上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而本研究结果出乎意料的同时,也有着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突出的名次、优越的表现无疑会增加人们的竞争优势,还有父母对子女在学业成就上的期望,也使学生将提高名次,获得他人好评作为了努力方向。

  持有成绩趋近目标的学生,为了优越的表现而努力学习,从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成绩。持掌握回避目标的学生为第三大群体。只有小部分学生持成绩回避目标,将避免获得最低分作为努力方向,或许是因为在中国的教育体制里,高中阶段是整个学习生涯乃至人的一生都特别重要的时期,所以大部分人都会为了学习知识或提高成绩排名奋斗。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的相关分析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发现,因为父母亲教养方式的多样性,所以,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目标定向各因子的关系比较复杂。

  首先,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以及父母亲对被试的偏爱都与高中生的成绩趋近目标定向联系紧密,都会加大子女学选择成绩趋近目标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认为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爱和保护,子女会表现出更听从父母的意愿,拿出高分和优异的表现来回报父母,进而得到更多的良好评价。

  第二,得到父母情感上温暖理解和过度保护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掌握趋近目标,相反,越是受父母亲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这种专制消极教养方式影响的学生越不会朝着增长知识、提升自我的方向努力,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父母尤其是父亲积极的教养方式或许更有利于子女个人的提升。

  

  第三,得到父母亲尤其是母亲情感上温暖和理解的被试倾向于不选择成绩回避目标,这可能是由于经常得到父母鼓励的学生,自信程度更高,并不在乎自己是否是别人眼中的差生。

  与之相反,经常受父母亲严厉惩罚,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保护的子女,可能因为缺乏父母的肯定而导致自我否定,所以会在班上尽力避免暴露自己认为的不足,避免也成为同学眼中的差生。所以,父母和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些肯定的鼓励和良性的引导,使之建立良好自信心,进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最后,将高中生对成绩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的选择联系起来比较发现,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以及父亲对被试的偏爱同样加大了子女选择掌握回避目标。

  

  也就是说在这些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下,子女如果不是为争取很好的名次而努力,就是要尽力避免不能完成任务,以保住自己已有知识技能,保证不犯错误。

  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和自尊的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尊与成绩趋近目标、掌握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均存在密切的联系。高中生自尊水平越高越高,越倾向于选择成绩趋近目标和掌握趋近目标,避免选择成绩回避目标。

  可能是因为不管对良好评价的追求还是对知识的渴望,都需要个体付出一定努力,往往只有高能力者才能做到,所以自我接纳程度高、自我价值感强的个体才会选择,同时,知识的增加,高分的获得也会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选择成绩回避目标的个体往往是缺乏自信的,常常把自己放在不利的位置上,所以,高自尊的学生是不会学则成绩回避目标的。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和自尊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自尊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表现为高中生的自尊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惩罚严厉、父母拒绝否认有显著负相关。由此看来父母对于孩子的肯定或否定、鼓励或惩罚与学生对自己价值感的评价,以及自我接纳程度都有密切联系。

  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自尊在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成绩趋近目标定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已经发现,母亲温暖理解与高中生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情感上的温暖理解会影响着子女更多选择成绩趋近目标,但这种影响完全是通过子女的自尊水平起作用的。究其原因,自尊体现着个体对自身的评价,是个体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而父母行为的性质与个体的自我评价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笔者认为母亲在情感上对孩子投入大量的温暖和理解,尊重孩子的意愿、多多鼓励孩子,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从而增加了学生争得好名次的勇气。

  同时,孩子需要在母亲这里进行形象管理,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就会特别重视表现自己进而得到良好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倾向于关注学习中比别人表现好,显示自己更聪明,争得更好的名次和更多的荣誉。

  自尊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掌握趋近目标定向之间的中介作用

  在本研究中,父母情感上温暖理解与高中生掌握趋近目标的选择存在正相关,父亲情感上温暖理解对子女掌握趋近目标定向有正向影响作用,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子女自尊水平调节的。

  

  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笔者认为应从父亲这个角色特点出发。在育儿过程中,与母亲相比,父亲多是在家里家外创造一个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环境,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秩序,他更懂得社会上的竞争规则,对社会的分工、变化,父亲的感受要深一点,孩子更多是通过父亲的引导走向社会。

  所以父亲在育儿过程中更重视“教”和“养”结合,他在情感上给予子女很多的温暖和理解,不仅是要为孩子提供更的学习条件,还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适当的去培养孩子关于掌握趋紧目标的知识和意识,让子女懂得掌握更多知识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高中生父母教样方式、自尊和成就目标定向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又复杂的联系,可以说父母的某些教养方式和自尊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目标定向,具体来说,父母情感上温暖和理解这种积极的教养方式通过自尊这一桥梁对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教育的启示

  本研究发现持成绩趋近目标的高中生最多,也就是说很多学生都把取得高分、得到他人好评作为学习目标。高中阶段是知识量比较大的阶段,是陈述性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为以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应该以获得新知识,充实自己为学习目标,可是面对高考压力更多的人选择追求高分数,笔者认为老师可以采取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多为知识而学。

  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如情感上的理解,对高中生的自尊水平、成绩趋近目标、掌握趋近目标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而且常常通过自尊对学生目标定向产生影响。

  因此笔者认为,家庭和学校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应该共同携手,采用积极、正向的方式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多多鼓励孩子,使高中生成长过程多一份自信,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快乐高效的学习和成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