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诗三联浅说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前提条件
随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高中语文教材,近年来“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教学计划也出现在红迷的学习任务中,不但新课标要求“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让读者反复阅读品味,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体会小说的主旨,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及艺术价值之外,红楼梦还被赋予提升文本鉴赏能力,增强本土文化自信,增强生命体验、提升精神境域等重要意义。
其实“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在中国提出得很早,早在民国1923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和胡适起草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叶圣陶先生一直提倡要阅读“整本的书”,他在1949年8月《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草稿)》中再次强调:“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而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现代语的整本的书。”此后关于“整本的书”的阅读一直都有人讨论。
但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如何?根据调查,红楼梦常居“中学生死活读不下去的十本书”榜首。红楼梦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生活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对此兴趣不高。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属于一个风格,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更关键的是,皇皇巨著红楼梦不但文备众体、人物纷繁、关系多变、主题复杂,内容浩繁,而且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显隐两本书,文本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若有若无,一般人读懂红楼梦需要十年以上的诗词曲赋等百种学问的积累,还需要十年以上的专业时间来阅读,数百年来真正读懂红楼梦的人屈指可数。连研究红楼梦数十年专家都望洋兴叹的书,让高中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真正获得“整本书阅读”的精髓?
红楼梦的作者不但是伟大的小说艺术家,而且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利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心理盲区,把一系列的秘密稳稳当当的掩盖了三百年而没有被发现。这一系列的秘密和朝代和年代有关,和地域有关,更和当事人的出身、性格、行为及改朝换代的风云变幻密切相关。这一系列的秘密是全局性的,系统性的,绝不是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甚至胡乱猜想可以概括的。
红楼梦里有百种学问组成的网状结构,也有无数难解的谶语,面对隐晦的历史事件的描写,面对多维、多学科、多类型的不确定性信息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描写,不但传统的阅读方法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即使按照作者和批注者在文本揭示的创作手法反复分析,也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和巧夺天工的艺术描写而秀冠群伦,脂砚斋在第一回时就指出:“开卷一篇立意,真打破历来小说窠臼。阅其笔则是《庄子》《离骚》之亚。”脂砚斋紧接着指出: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
红楼梦到底有多么复杂,即使是红学大家戚蓼生研读数十年,也仅仅看出来一文两牍的手法,他在《石头记》序中这样写道: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
因此,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一般人如果没有十年以上的经、史、子、集,孔、孟、老、庄,李、杜、欧、苏等古典文学知识的积累,没有十年以上专注的精细化阅读,一般人很难发现红楼梦的那些秘密的。草蛇灰线是解读红楼梦的灵魂和引信。文本里那些大段大段的文学描写有时候远不如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或几个字重要,那最容易被忽略的才是红楼梦的关键点。
面对百种学问组成的网状结构,面对无数难解的谶语,面对隐晦的历史事件的描写,现在我们以红楼梦第一回的一诗三联为范本里的一个案例,简要分析和处理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过程中由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在不同维度、不同尺度上的不确定性。这里的诗词就是满纸荒唐言,三联就是红楼梦对联里至关重要的三个:
0.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庄子·天下》:“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时恣而不,不以觭见之也。”这里的满纸荒唐言指的是红楼梦文本里充满了谎言,不但是谎言而是荒唐言。由于故事内容涉及皇室和贾府的历史原型的家族丑闻,因此作者和增删者刻意隐去了朝代、地域、年代、年龄、身份等重要信息,呈现给读者的是从汉唐宋嫁接来的一系列满纸荒唐言的假故事。
谓真《晋书·成公简传》:“潜心道味。”此处实的意义。一把辛酸泪指的是脂砚斋一生的辛酸,作为晚明隐藏在贾府的皇子,他在贾府被抄家以后就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他做过乞丐,在几十年里饥寒交迫风餐露宿,在中华大地上奔波。脂砚斋是语言学家,他在文本里的方言就是她一生漂泊的写照,这些方言除了南方方言,还包含吴语,赣语,湖南的湘语,甚至还有满语、云南方言及陕西关中方言。这说明脂砚斋在许许多多的地方流浪过。注意,脂砚斋是一个瘸子,他几十年是拖着一条残腿在人世间流浪的。
《世说新语·尝誉》:“王蓝田(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都云作者痴指的是红楼梦的创作是一个团队。脂砚斋和几位增删者花费数十年时间写就的皇皇巨著里包括的百种学问让一般的文学家望洋兴叹。脂砚斋初本阶段写作了初稿,然后几位增删者进行修改,最后脂砚斋修订批注。这个过程延续了数十年。
谁解其中味指的是红楼梦整本书都是谜书,整本书都需要解密。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朝代,地域和年代需要解密;贾府的前故事和若干重要的隐形人需要解密;显隐两本书里的真假虚实需要分别;红楼梦的作者和增删者的名字和身份需要揭示;皇帝和百官的历史原型需要解密;大观园的真实地点需要厘定;大观园儿女的真实身份更需要一一落实。可是红楼梦流行数百年来,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朝代,地域和年代仍然无解,无数红学家花费数十年时间眼睛就出来的答案竟然都是错的。
对联1.
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
下联:无为有处有还无。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宝玉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此联在文本里出出现两次,一次在第一回里甄士隐的梦中,另外一次在第五回中,是在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处。如此对联就把甄士隐和警幻仙姑紧密联系在一起。假作真时真亦假来自宋传奇,红楼梦的人物名字甄士隐贾雨村分别来自贾士隐和甄雨村。而无为有处有还无更加玄妙,无为在这里是增删者吴梅村的吴和脂砚斋的韦姓谐音的合称。脂砚斋在这里批注了一个妙字,百年来无人看懂其中的含义。
对联2.
上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下联: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在官场失意,于是委屈自己在林如海处做西宾,工作就是教黛玉读书。一次偶至效外信步,在智通寺门旁见此“破联”。这个对联是典型的一文两牍和表里有寓。表面文章指的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警戒世人不要贪得无厌,到了走投无路才想起来回头是岸。其实隐文本是阅读红楼梦的方法论,它告诉我们文本里埋藏着许许多多的草蛇灰线的线索,这些线索需要前后照应着阅读和联系,才可以发现红楼梦的真谛。
对联3.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个对联出现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题于宁国府贾敬的上房内。意思也简单,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这里其实也是一文两牍表里有寓的代表,显文本说的是人与人之间有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微妙的感情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至关重要。如果处理得当,好多事情将会开心,反之则郁闷和不安。其实隐文本还是研究红楼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红楼梦大观园里中儿女的真实身份和真假血缘关系就靠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来分析和界定。
以上分析仅仅是文本里的几个例子,红楼梦包含了大量的实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对联和诗词。因此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就需要把握这部相当独特的文学作品的实质。文本开篇就说了满纸荒唐言,假作真时真亦假,它的文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属于用表里有喻和显隐文本掩盖了真实的文学作品。诗词曲赋隐借鉴了从诗经楚辞到明末诗词千年以上的作品,文本大量采用草蛇灰线的手法,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因此要想知道红楼梦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故事以及红楼梦的主旨等问题,就要将满纸荒唐言摈弃,寻找其中的真话;把假作真时真亦假里的假话剔除留出真实;把虚虚实实里的虚假拿开露出实际内容;把表里有喻的典故读懂获得真事;把显隐文本的隐情揭开得出真理。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