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纪罗马帝国传统宗教向基督教信仰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公元三世纪,是传统宗教与基督教的冲突对抗以及信仰转变时期。在政治上,君主依赖军队取得统治地位,但也致使权力不断更迭。

  同时大多数掌权者性情暴戾,生活上奢侈颓靡。加之瘟疫等的影响,“整个罗马帝国都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之中,人们一方面疯狂般地发泄欲望,恣肆放纵于靡烂的生活;另一方面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随时可能降临的厄难,陷入了一种普遍的绝望之中”。

  

  在厌世、焦虑的社会氛围中,思想危机遍布各个阶层。传统宗教不能提供道德力量,无法保证社会安宁,信仰基础就顺势消亡了。

  民众的心灵信仰是空乏的,为不同宗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基督教也凭借其独有的教义、教会组织等因素占据主要地位,并成为罗马的官方宗教。

  “罗马的官方宗教,是一组由复杂的制度和仪式系统表达出来的信仰。”传统宗教以仪式为中心,“包括献祭给神和献祭给古英雄的牺牲、仪仗、宗教节典、竞赛和游戏等等”。这一系列活动耗资巨大,“有一些城市有一个专门的财政部门来应付公众的宗教仪式,有专门的司库员和专门的金库。

  

  与崇奉神邸有密切关系的是各种竞技游戏,这些竞技游戏在城市生活中逐渐变得和粮食供应同样重要了”。

  所以,维持发扬传统宗教需要金钱,这只有显赫富裕的阶层能够负担。一旦缺失经济支持,对传统宗教是极具毁灭性的。此外还有时间成本,因为宗教节日众多,精确到年月日,一个人不可能全部参与。传统宗教注重集体崇拜,忽视个人崇拜。

  

  对比之下,基督教的仪式就简单、便利和质朴。首先,不固定崇拜的地点,只要是信徒集聚地即可举行私人仪式。其次,每周举行一次崇拜活动,参与仪式的人只需要念祷词,分食酒和面包等廉价的食物就可以得到护佑。

  最后,不强制信徒奉献财物,也不得因此获得某种便利,主张平等原则。“在公元二世纪甚至更早的时候,罗马贵族就宣称罗马的伟大是上天对罗马虔诚的奖赏。

  外邦人的很多方面可能优于罗马,但绝不可能在宗教仪式方面超越罗马。”多神教中信徒与神明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简单来说,人们提供信仰、奉献和荣誉,神明仁慈地馈赠以满足崇拜者的需要。

  

  这本质上是一种交换,也是实现诉求、满足个人愿望的手段。对公共或者家庭宗教中神明来说,崇拜仪式基本上包括献祭、祷告、娱乐活动和修建神庙雕像等形式。

  但个人热衷于参加宗教仪式,与对宗教教义本身的冷漠无知并不矛盾。“宗教信仰对罗马人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正确履行仪式和庆典来举行一种或多种宗教神明的祭仪,而非依靠坚定的信仰、道德行为或精神。”

  多神教信徒在宗教仪式中只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接受祭司的行为。多神教不致力于展现对神明的强烈信仰,也不宣称宗教教义和信条。所谓神谕也以合乎个人目的为标准,成为统治者强化权力的手段。

  

  在宗教仪式中,参与者在行动上成为神明的侍从,以取悦于神明,从而得到和平和繁荣。

  这其中并不掺杂个人情感和思想,对神明的尊重程度也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提供帮助。他们认为崇拜的本质,就是按部就班的举行宗教仪式,继承宗教义务和职责从而获得神明的青睐。

  任何人展示个人的虔诚或者回馈神明的帮助,都可以自行向神明供奉。“他们几乎是毫无控制地听任自己随着迷信的幻想的自然趋势浮沉。他们的生活和处境中的偶然情况决定他们的虔诚的对象和程度。”

  

  这种只看重信仰结果的实用主义宗教原则,过于强调官方宗教神明的非人格化,无法满足人们精神上的信仰。“神灵还会把一些撒谎、偷窃、背叛和斗殴等奉为圭臬。”所以,宗教的神性正在逐步消退,信徒渴求的信仰满足和心灵的平和冷静,无法从传统宗教中获得。

  

  因为重仪式轻教义、农业为本的生活方式,使传统宗教只解决实际生活的矛盾,对很多问题避而不谈。例如罗马宗教中,对“死亡”这一自然现象的解释就表现广泛和多变。“死亡”究竟是意味着不朽,还是灭绝,一直没有定论。

  人们只是合规地举办葬礼,安抚亡者,避免亡者对俗世不满或者产生怨恨。关于是否有来世、来世如何得到福报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从神秘主义中寻找。基督教对灵魂救赎、恩典的教义和圣礼仪式的教义,弥补了这一空白。

  

  基督教神秘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本就以各种异教学说为基础,易于被接受。斯多葛学派在罗马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于宗教的理解,开始关注个人与宗教神明之间的联系。

  “把自己看作是神性的一个碎片,一个自我意识和个体的实体,是一个神行系统的成员,表达着一个神性的思想,他的个体性维持着这个思想。”基督教拉近个人与神明的距离,与神明建立更直接亲密的关系。

  

  基督教提供了更加权威的教义,赋予崇拜以力量和价值,启发信徒追求对唯一的、终极善神的信仰。他们的教义旨在净化信徒的心灵世界,追求理性和纯洁性。“基督教坚持一种以神的教导为基础的道德。”

  基督徒认为,以交换为目的的宗教崇拜是不虔诚的、堕落的。多神教的宗教目的在于争取仪式的参与追随者,而基督教传教的宗旨则是赢得在信仰上的皈依者。基督教抨击人为创造神明,声明这种做法破坏了神明的至高无上性。“把多神教系统看作是人类的欺骗和谬误相结合的产物。”

  

  所以,基督信徒抵触偶像崇拜。在众多神明崇拜、神秘主义以及哲学流派共存的背景下,社会普遍陷入焦虑状态,多神教失去了信仰的价值。基督教借助一神论的强大吸引力,提供了唯一信仰拯救的道路。基督教向人们承诺,现世的痛苦和折磨是为了来世得到更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通往极乐天堂的途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