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了,2个错误的做法父母不要有,这几句话让孩子不好惹

  孩子成长过程中和小朋友打打闹闹很常见,我们要教孩子学会与别人正确地相处。

  1.不要跟孩子说“没关系”

  如果孩子被同学打了,一定不要跟孩子说“没关系”,“没关系”会让孩子觉得别人欺负我,我得忍着。

  孩子慢慢会变得懦弱、胆小,别人看着孩子越好欺负,下次可能还会欺负他。

  更严重的后果是孩子认为告诉父母也没用,自己默默忍受,长期下去会在孩子内心留下巨大的心理阴影。

  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的权益。

  

  2.不要直接给孩子解决问题,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告诉你自己被欺负了,你直接去找老师、找家长去解决问题,不如教给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因为我们不能一直保护孩子,要锻炼孩子、强大孩子的内心。

  问清楚孩子情况,如果是正常冲突而无伤害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们自行解决问题,这也是锻炼他们人际关系能力的好机会。

  如果是恶意攻击,告诉孩子对方第一次动手,你就要大声说出你的生气和愤怒,并要求道歉。

  

  如果对方持续攻击你,你要勇敢反击、可以打回去,反击代表你的态度,让他知道你不好欺负。你要明白,反击只能当场反击。

  打回去记住“3个不”,①不打敏感部位。比如眼睛、鼻子、脑袋等容易造成重伤。

  ②不使用危险物品。比如 玻璃、刀、砖头、石头等,容易伤人伤己。

  ③不要过度反击。反击起到威慑作用即可,不要过度反击,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结果。

  如果对方比你高大强壮,你要赶紧跑,并告诉爸妈或老师,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

  你要知道,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你在哪里,你都不要委屈自己,没有任何人有权利随意伤害你。

  

  如果孩子说,打人是不对的、不礼貌的、不是好孩子。

  你可以这样说:

  妈妈教你要有礼貌,尊重别人的孩子,妈妈不希望你去主动惹别人,主动去打别人。

  但是,如果有人恶意攻击你,你完全可以反击对方,这是保护你自己的行为。

  1、气势不能弱、不要看起来太乖

  很多时候,别人欺负你,只是在试探你好不好惹。

  我们不招惹别人,但也不做绵软的小羊。你可以善良,但一定也要有锋利的牙齿。

  你可以发脾气、可以愤怒,不要一味地退缩,委屈自己。

  

  2、说话要大方、走路有气场

  说话声音洪亮,不要扭扭捏捏;敢于大胆表达自己,不唯唯诺诺。

  说话声音洪亮能让人看起来更自信,也更有朝气。

  走路抬头挺胸、目光坚定、步步生风。

  一个气场强大的人,自带一股“不好惹”的气质。

  3、学会拒绝别人,敢于大声说 “不”

  拒绝,是你的权利,不喜欢就要大声说出来。人都是欺软怕硬的,不会拒绝别人,也容易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时间久了成了大家认为的“软柿子”,最后受伤的是自己。

  对于让你不舒服、不合理的要求,要勇敢大声说“不”。从气势上让对方看到你不害怕,觉得你不好欺负。

  

  4、父母是你的底气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觉得有什么委屈,都要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不会责备你,我们永远是你的底气。

  被欺负被霸凌,不仅仅是身体上,还有语言上、行为上,比如被造谣、起绰号、被排挤等这些隐形霸凌,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其实更大。

  但是有的孩子不知道、不会区分这些隐形霸凌,压根就没有告诉父母,自己默默承受。

  

  所以,父母从小教孩子正确面对霸凌,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反霸凌,远离伤害。

  最好的办法是借助绘本故事,让孩子身临其境地感知可能遇到的种种霸凌情形,学会辨别霸凌,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这套让孩子一看就懂的《拒绝霸凌,让孩子勇敢说“不”》绘本,教会孩子正确面对霸凌,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全套8册《不要排挤我》《不要开这样的玩笑》《不要辱骂我》《不要靠近我》等8个主题故事,讲述了孩子在生活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不要欺负我》在故事中让孩子明白遇到问题,要寻求帮助,可以和父母、老师聊天,他们会很愿意帮助你。

  

  比如《不要冤枉我》让孩子明白一直委屈自己,软弱地面对冤枉,只会让欺负你的人更嚣张,鼓起勇气,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

  并且平时多交朋友,遇到困难朋友之间会互相帮助。

  再如《不要靠近我》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该怎么做。

  

  绘本故事的代入感强,比父母的说教有效得多。这套绘本绘图生动形象,能帮助孩子正确理解、面对霸凌现象,保护自己远离伤害!

  毕竟,提前预防要比事后补救好得多,孩子如果真的遇到了霸凌,有这方面的知识,也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议2-8岁的孩子家长入手一套,陪孩子多读几遍,让孩子不做“受气包”,成为更好的自己。有拼音大童也可自主阅读。

  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心存善良,身有力量却不会主动欺负别人,但是被欺负时也能保护自己!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