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及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工业污染不仅破坏了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造纸、化工、钢铁、电力、食品、采掘、纺织等7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4/5。造纸和食品业的有机污染物排放量占有机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3,有色冶金业的重金属排放量占重金属排放总量的近1/2。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5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

  

  一、工业污染的危害

  ⒈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⒉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

  ⒊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⒋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

  

  二、大气污染

  工业废气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氧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这些物质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通过不同的途径经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危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瘤等。

  如果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很高,又遇上无风多雾的天气,污染物不易散开,则会引起很多人发病,这就是急性中毒。

  如果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很低,这些低浓度的污染物长期持续地进入人体,会使人很长时间以后表现出疾病症状,这就是慢性中毒。慢性中毒由于潜伏期长不易被人所发现,因此危害更严重。

  大气污染还会致癌。主要有3,4—苯并芘和含Pb的化合物。尤其是3,4—苯并芘引起肺癌的作用最强烈。在燃烧的煤炭、行驶的汽车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很多的3,4—苯并芘。

  防治措施

  ⑴ 合理布局工业

  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

  ⑵ 区域采暖和集中供热

  用设立在郊外的几个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尘设备的热电厂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以消除煤烟。

  ⑶ 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使用新能源汽车。

  ⑷ 改变燃料构成

  实行燃煤向燃气转化,同时加紧研究和开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资源等。

  ⑸ 绿化造林

  茂密的丛林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飘尘。

  

  三、水污染

  水利部门对全国10万公里河流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90%以上的城市水污染严重。水体中的Hg经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会使藻类植物改变颜色、海鱼大量死亡。甲基汞富集在鱼、虾体内,人若长期食用了这些食物就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有运动失调,痉挛、麻痹、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甚至死亡。不仅仅是Hg,其他大部分重金属如Pb、Cr等也一样会危害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防治措施

  ⑴ 坚持有法必依

  尤其要做到“三同时”和限期治理。对于水污染控制,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一是坚持污染防治设施与生产企业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同时”。只要真正坚持了“三同时”,许多污染物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做到了预防为主。

  二是对原有污染进行治理,对于污染严重的,要依法限期治理,对限期治理不达标或拒不进行治理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关闭。

  ⑵ 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两个方面。清洁生产是国内外二十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经验的总结,它着眼于全过程的控制,具有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

  ⑶ 坚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污染源,如家庭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基本相同,有些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又有很大区别,如造纸废水和电镀废水就大不一样。对家庭这样的污染源应该采取集中治理的方法解决污染问题;而对于那些有特殊污染物的污染源,则必须采取分散治理的方法。当然,有些污染源,如造纸废水,如果几家造纸厂相距不远,就可以联合投资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实施由分散治理到相对集中治理。

  ⑷ 提高废水处理技术水平

  工业废水处理向设备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广泛发展起来的气浮、高梯度电磁过滤、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等技术,都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⑸ 大力提倡节约用水

  厂矿企业要不断提高节水意识,积极采用先进的节水工艺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千方百计节约水资源,水的消耗减少了,废水、污水自然减少了,废水、污水处理也就相对容易一些。

  

  四、土壤污染

  土壤被镉污染后,会经过生物的富集作用进入人、畜体内,引起骨痛,自然骨折,骨缺损,导致全身性神经剧痛等症,最终死亡。

  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土壤污染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吸收而净化土壤。研究分离和培育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此外,某些鼠类和蚯蚓对一些农药也有降解作用。羊齿类铁角蕨属的一种植物,有较强的吸收土壤中重金属的能力,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率可达10%,连种多年,可降低土壤含镉量。

  2.施加抑制剂

  轻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些抑制剂,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促进某些有毒物质的移动,淋洗或转化为难溶物质而减少作物吸收。常用的控制剂有石灰、碱性磷酸盐等。

  施用石灰可提高土壤pH值,使镉、铜、锌和汞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还可以使作物降低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

  碱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镉作用生成磷酸镉沉淀,在不引起硫化镉沉淀的弱还原条件下,磷酸镉的形成对清除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3.控制氧化还原条件

  水稻田在还原条件下产生S2-与Cd2+,形成难溶解的CdS沉淀。铜、锌、铅等重金属元素均能与土壤中的H2S,产生硫化物沉淀。因此,加强稻田的水灌管理,可有效地减少重金属的危害。

  4. 增施有机肥,改良砂性土壤

  有机胶体和黏土矿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的吸附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砂性土壤,能促进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吸附作用,是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有效措施。

  5.改变耕作制

  改变耕作制,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降解速度慢,积累明显,残留量大。改水田后DDT降解加快,仅1年左右土壤中残留的DDT已基本消失。所以实行水旱轮作,是减轻或消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

  ⒍换土、深翻、刮土

  换土法是目前彻底清除土壤污染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对换出的污染土壤必须妥善处理,防止次生污染。此外也可进行深翻,将污染的土壤翻到下层,掩埋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根系发育特点,以不致污染作物为原则。

  

  五、噪声污染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人的大声说话等。对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⒈ 对听力的损伤人在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⒉ 能诱发多种疾病噪音能引发和加重心血管病。使人出现头晕、倦怠、情绪不安、记忆力减退,脑电图慢波增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脉搏和心率改变,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基础代谢率升高,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使胎儿产生畸形发育;消化机能减退,胃功能紊乱,胃酸减少,食欲不振等。

  ⒊ 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使人烦躁,恶心,头痛和失眠。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会干扰人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还会掩蔽安全信号,如报警信号和车辆行驶信号等,以致造成事故。

  ⒋ 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的危害特强噪声会损伤仪器设备,例如,当超声速飞机在低空掠过时,传到地面时听起来像爆炸声,会出现门窗损伤、玻璃破碎、墙壁开裂、抹灰震落、烟囱倒塌等现象。此外,在建筑物附近使用空气锤、打桩或爆破,也会导致建筑物的损伤。当噪声级超过150dB时,会严重损坏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件。当特强噪声作用于火箭、宇航器等机械结构时,会使材料产生疲劳现象而断裂。

  防治措施:

  ⑴ 降低声源噪音

  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⑵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

  改变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⑶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

  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⑷ 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和距离

  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和距离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

  ⑸ 建立隔声屏障

  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

  ⑹ 应用吸声材料

  如玻璃棉、矿棉、膨胀珍珠岩、穿孔吸声板等。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

  ⑺ 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声规划。

  ⑻ 在马路两旁种树

  建筑物周围的草坪、树木等也都是很好的吸声材料,所以种植花草树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防治了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六、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粉尘等。包括粉煤灰、冶炼废渣、锅炉渣、尾矿、工业水处理污泥、煤矸石及工业粉尘等。

  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危害

  对土壤

  固体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淋溶、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孔隙向四周和纵深的土壤迁移。由于土壤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很大,随着渗滤水的迁移,有害成分在土壤固相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导致土壤成分和结构改变,间接又对植物产生污染,有些土地甚至无法耕种。

  对大气

  废物中的细粒、粉末随风扬散;在废物运输及处理过程中缺少相应的防护和净化设施,释放有害气体和粉尘;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放出有害气体,都会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例如:焚烧炉运行时会排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重金属与微量有机化合物等。石油化工厂油渣露天堆置,会有一定数量的多环芳烃生成且挥发进入大气中。填埋在地下的有机废物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如果任其聚集会发生危险,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对水体

  有害废物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等地,或是露天堆放的废物被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水体,或是飘入空中的细小颗粒,通过降雨的冲洗沉积和凝雨沉积以及重力沉降和干沉积而落入地表水系,水体都可溶解出有害成分,毒害生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等。

  对人体

  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

  防治措施

  ⑴ 减少固体废弃物产生

  ①推广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时,采用工厂化、定型化的建筑材料,减少边角废料、下脚料的产生。

  ②推广采用建筑工业化元素,工程中使用的预拌砂浆、商品混凝土,门、窗以及装饰物采取工厂加工,现场安装等措施,减少现场半成品的过程零星加工。

  ③采用新型模板体系,严格执行工艺标准,控制胀模、跑浆现象,减少剔凿量,从而减少工程废渣土的产生。

  ④砌体、装修作业时,科学制定组砌方式和施工程序,减少碎砖碴、落地灰的产生。

  ⑤现场临时设施定型化、标准化,重复周转使用,减少因搭拆而产生的工程垃圾。

  ⑵严格施工废物回收制度

  施工固废物处理后要达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

  ⑶ 固体废弃物压实

  通过对固体废弃物的压实处理,可以极大地减少物体体积,降低运输成本。

  ⑷ 固体废弃物破碎

  通过挤压、冲击、剪切等破碎方法,将固体废弃物的体积缩小,以便于进行焚烧热解以及其他治理方法。

  ⑸ 焚烧固体废弃物

  优势在于可以通过高温熔化分解的处理方式,达到减少占地面积以及将有害废弃物分离转化成无毒物质的效用。

  ⑹ 热解固体废弃物

  热解需要在高温500-1000 度之间进行操作。与压实、破碎、焚烧等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方法相比,是投资小、有潜力的新型处理方法。

  ⑺ 生化处理固体废弃物

  通过微生物将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物质分解并转化成无毒物质。同时,将其转化成农业肥料、食品能源等,并从中提取出可利用的金属物质。

  ⑻掩埋和深部灌注来处置顽固固体废弃物

  这也是固体废弃物的终极处理方法。

  总而言之,工业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至今尚没有完全被人类所认识。不过像疯牛病、禽流感、癌症、鼠疫等等传染性疾病,都与环境的影响有关。食物防腐剂、着色剂(如苏丹红、孔雀蓝)、增味剂,都程度不同的污染了食物,使食物中有害物质增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一些莫名其妙的怪病,或多或少都与工业污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