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打开乡村振兴法治密码
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鲸润 通讯员 邓力銎)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法治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法治渗透到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法治理念贯穿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全过程,“法润滨湖”在百姓心中浸润扎根。
法治+产业利民
“我家葡萄果乐园今年扩种到16亩,总产量大概3吨多,收入在50万元左右。”胡埭马鞍村的“葡萄哥”吴维良说。滨湖区司法局以党建为引领,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深入推进村级后备力量“雏雁工程”,抓实致富先锋“领头雁工程”,建立“党建+法治”联姻模式,培强壮大产业,延伸党建工作“触手”,设置农村电子商务为民服务站,进一步拓宽村(社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成立由村两委干部、法律顾问、致富带头人、科技能手、种植专业户等组成的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多渠道多层次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滨湖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成为“十四五”期间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省级示范园,获得省级最高财政补助3000万元,市级配套财政补助500万元。据介绍,滨湖区2022年指导7家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换任,完成1000余起股份继承、赠与等审批事项,集体产权交易1013起,成交总金额1.77亿元。建成滨湖区农村集体资产综合管理平台,累计成交项目8987个,成交金额19.35亿元,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示范区称号。
法治+文化乐民
“这是我哩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广场!”去年底,河埒街道北桥社区投入近20余万元,建成占地2000多平米的法治文化广场,精心设置了1处民法典造的主题雕塑、3座法治主题凉亭、5个法治主题造型,以法治讲座、知识问答、带案下访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实现法治文化从“漫灌”到“滴灌”的转变,成为小区的“网红”打卡地。据了解,滨湖区建成普法宣传阵地128个,其中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6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个。一季度,打造河埒法治文化主题园二期、蠡湖法治文化墙、状元古道法治文化体验线路等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等,文化阵地法亮基层;开展“美丽滨湖 法治同行”2023年滨湖区法治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向全社会征集法治文化作品共300余件,对“法润滨湖”标志形象进行提档升级,设计“法润滨湖”LOGO、“法润滨湖”IP形象和青少年普法IP形象,文化品牌法润民心。
法治+生态富民
“统筹运用各成员单位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LED大屏等各类载体和渠道,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法治宣传;利用抖音、视频号发布普法宣传典型案例,金融消费普法小知识……”滨湖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围绕广大群众法治需求和关注的热点法治问题,结合“消费者权益日”“世界水日”等重要纪念日和宣传节点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普法宣传。据悉,滨湖常态化开展生态专题法治宣传,提高群众生态法治理念。将“两山”理念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积极引导、帮扶乡村发展生态经济。2022年创成国家级生态农场1家,累计建成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23家。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个,完成总投资2.43亿元。获评中国无锡最美村庄1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市级“红榜村”4个。胡埭夏渎村作为滨湖区产业兴村的典型,入选新华日报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江苏百村调研行活动。蠡园街道湖景社区改革经验获评省级“农村改革促增收”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