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奋进之笔 书育人新篇

  2022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8%,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市各地各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育人,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2022年,“双减”工作成效显著,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逐步构建起了良好的教育生态。……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教育系统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方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筹谋划、深耕细作,攻坚克难、扩优提质,乌兰察布教育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走好“均衡路” 促进各类教育协同发展为了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我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着力构建分阶段、有内涵、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体系。学前教育坚持普惠性,义务教育关注均衡化,普通高中突出抓质量,职业教育围绕提质培优,走出了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长治路径”。聚焦“普及普惠”,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2022年,全市新建、续建公办园9所,新增学位1800个,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8%,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1.33%,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92.43%。聚焦“优质均衡”,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均衡化”。紧盯“补短板、强基础、促公平”目标,下拨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补助资金、校舍维修资金15436万元,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不断深化,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实;持续巩固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失学、辍学“动态清零”成果,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集团化”“强校+弱校”一体化办学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聚焦“特色多样”,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质发展”。瞄准“重内涵、创特色、求突破”方向,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重点推进丰镇一中、凉城一中、四子王旗一中等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持续推动集宁一中霸王河校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北师大集宁附中三所学校优质高中建设,全面推进我市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融合创新”,深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实现“协同育人”“实践育人”。我市职业教育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创新改革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全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培养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示范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学校3所,自治区级示范校3所,自治区级骨干、特色专业14个;积极推动职教园区建设,目前园区规划已完成。打好“融合牌” 构建立德树人新体系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面对新时代教育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为乌兰察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欲成才、先成人”。2022年,乌兰察布各级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各级学校各个课程之间要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龙头作用。同时,丰富育人载体,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牢记嘱托·筑梦北疆”等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创新育人模式。立德树人,教师队伍是关键。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职业教育的“必修课”,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警示教育,加强教师从教行为管理,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真正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2022年,全市招聘思政课教师58人,完成师德师风建设培训2万余人次。“思政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生学业中,陪伴最长久,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最持续的课程,只有办好思政课才能真正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市教育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乌兰察布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乌兰察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引导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把好“队伍关” 锻造新时代出彩教育人“这篇课文里有三种美,不知道大家在上课时是怎么讲的?” 走进北师大集宁附中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办公室里,老师们正热火朝天讨论着沈从文的《边城》。“我会带着同学们去了解作者本身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善良,进而体会湘西人民的自然淳朴,感受作者笔下的人性美……”像这样的教学讨论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各学校提升教师教研技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工作,坚持一手抓数量,一手抓质量,重师德扬师风,抓培训提素质,纳贤才强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提供坚强保障,我市把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教育人才建设的根本理念,按照“凡进必考、择优聘用”的原则,全面开展教师招聘工作,现如今青年教师在全市教师队伍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也大幅提高。据悉,2022年,全市共招聘短缺学科教师944人。此外,乌兰察布市以实施“市级名师工程”为抓手,每年从各级各类学校评选“十佳师德标兵”“十佳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建设教育强市提供了强大的优秀教师人才保障。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作用,关键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2022年,乌兰察布市教育系统加大对教师教育培训力度,按照市级抓骨干、旗县级抓全员、学校抓校本的分级培训原则,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强化培训方式,健全考核机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此外,积极开展教学能手评选、好课堂大赛、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和学课标、达标课、示范课、公开课系列活动,激发教师提高素质修养动力。与此同时,利用京蒙对口帮扶、外出访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名师工作坊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机会多了,我很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如今乌兰察布市教育环境越来越好,我自己不断寻求教学突破的干劲也越来越强。”……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正是乌兰察布市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动回响。2022年,我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国培计划”,共培训415名教师,为全面适应新高考、新教材,共培训高中阶段学校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学科教师2000余人次。擘画“新图景”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2022年,乌兰察布市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积极推进育人方式改革,重构教育新生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积极引导全市各中小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因校制宜打造阳光快乐校园,以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助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全面发展。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比赛,校园足球联赛,全市中小学生美育成果展等精彩纷呈的赛事接续举办;积极组织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类竞赛、演出和展示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见证着我市全面实施国家“双减”政策取得的成果,也证明了让教育回归本真的理念初见成效。2022年,我市坚持“减负”和“提质”并重,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压减作业时长;“一校一案”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努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需求;切实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清零,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此外,我市各级教育部门全面了解全市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情况和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进一步深化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促进乌兰察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标准严要求抓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2022年丰镇市、四子王旗和凉城县采取“政府购买学位、理顺管理体制、分流公办学校”等措施,丰镇市、四子王旗和凉城县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县域占比分别压减至14.59%、12.77%和12.55%。厚植教育沃土,书写育人新篇。2022年,乌兰察布市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张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教育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实、基础更加牢固。站在新的起点上,乌兰察布市正以昂首跨越、蓬勃发展的姿态,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努力开创教育事业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