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崇文社区创新“五聚五治”社区工作法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大众网记者 侯畅 通讯员 李晨 济宁报道

  自2021年起,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崇文社区以“民众本位”为出发点,聚焦“网格”这一最小单元,创新实施“五聚五治”工作法,运用现代化治理手段,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通力搭建区域社区治理“样板间”。

  柳行街道组织聚心,政治领航,建强基层治理“桥头堡”。街道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点燃社会治理“红色引擎”,打造党群服务阵地,立足“柳心服务 携手前行”党建品牌,高标准建设社区“幸福邻里党群服务中心”,真正实现“有困难找中心、要活动到中心、作奉献来中心”的为民初心;组建红色物业联盟,开辟3处红色物业阵地,化解居民与物业间矛盾,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力推红色议事厅,以党员为主轴,凝聚社区各方力量,发挥近邻党建优势,治理重心不断下移。

  柳行街道网格聚力,共治共享,壮大基层治理“主力军”。街道创新实施“13456”网格工作机制,发挥“小网格”大优势,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一网统筹同频共振,细致划分34个基础网格,按照“一格一人”配齐专兼网格员,将警务、城管、创城、电力、热力等要素融入基础网格,构建“多网合一”网格工作体系;三级联动合力共治,按照“定格、定员、定责、定岗”的四定工作原则,落实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书记、社区网格员层层架构的“三联工作法”;四到四访靶向服务,推行对突发事件、矛盾纠纷、安全隐患、居民诉求等事件必到现场,对困难家庭、空巢老人、社区矫正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特殊人群每月必访的“四到四访”工作模式;五团进网格群策群力,组建党员先锋团、人大代表团、志愿服务团、物业帮办团、社工义工团五大团队,定期下沉网格,探索多元共治新模式;六项制度保驾护航,建立网格事项准入制度、联动巡查制度、联席会商制度、网格工作考评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帮办代办制度等六项制度,设立网格统一接待日,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共商解决之策。

  柳行街道服务聚效,自治强基,奏响基层治理“最强音”。街道以多元服务为突破口,以社区自治为源动力,健全居民自治机制;推出“柳小妹、行小哥”为民服务品牌,依托“社工站+社会组织+志愿者”为主体的“专业+辅助”服务力量,凝聚多方资源,融入社区服务;成功申报市级社会工作服务站,聚焦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街道首家社会组织联合会,整合联建济宁市惠泽儿童康复中心、济宁市安德爱心服务中心、新杨柳义工团、正义公交志愿服务队等草根组织,持续赋能社区公益事业;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品质,以社区驻地为中心,综合配置社区文化站、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食堂、卫生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支持便利店、药店、家政服务点等进社区,以点带面,满足群众多样化生活需求。

  柳行街道数字聚能,智治支撑,搭建基层治理“一平台”。街道全量采集辖区内人、地、事、物、企等基础数据,对辖区内重点群体实现“人口卡片式”管理,为其提供“点对点”精准化服务;增设“民意评价”环节,及时了解居民对社区服务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开设“志愿者”端口,线上进行志愿者招募,吸纳多元力量。

  柳行街道文化聚情,德治固本,汇聚基层治理“正能量”。街道强化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基础,高标准打造文化产业园,加快建设蓼河书屋,为农家书屋补充图书900余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索“百姓点单、政府买单”新方式,开展“主旋律电影、戏曲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文化惠民活动,办好“书香柳行·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进“习语润儒乡 蓼河新声”宣讲工作。

  街道在社区工作法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数字赋能、为民高效”特色治理模式被广泛宣传,通过“五聚五治”工作法,济宁高新区柳行街道崇文社区有效解锁了混合社区的“治理密码”,群众从原来的不适应、不支持、不配合到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