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辈出秘诀何在?市十四中招生负责人走进本报直播间答疑

  市十四中招生负责人走进本报直播间答疑。记者杨枫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6日讯(记者杨枫 通讯员杨戈砂)作为湖北省最早的公立中学和中国义务教育的发端地,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在120年的征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宋教仁,李四光、陈庆宣、彭少逸、胡正寰、王亚南等五大院士校友;国学大师黄侃,著名文学家黄钢、严文井、聂华苓,“东方红一号”的设计者沈辛荪,原党和国家领导人赵紫阳,“感动中国”人物、武汉大学教授、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演员朱一龙等。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是湖北省级示范学校、武汉市高中特色学校、武汉市国际教育理解示范校、武汉市中心城区唯一一所拥有标准足球场的园林示范学校、武昌区唯一一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示范高中、武汉市中小学校园足球冠军学校。

  近二十年来,学校一直连续荣获武昌区高考质量一等奖,“高进优出,低进高出”成为十四中在武汉市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近些年来,学校全口径特殊本科线上线率一直稳定在80%左右,纯文理特殊本科线上线率也稳定在70%左右。学校以杰出院士校友李四光研究成果李四光环命名的“光环班”,激励着同学们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新的高度,985、211上线率高达61%。

  互动问答:

  问:学校俄语班发展情况如何?

  答:全市唯一俄语实验项目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俄语实验班直通国立莫斯科大学,国内两年高中、莫斯科一年预科,然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计算机、物理、经济学、化学、地理学等热门专业普遍受到学子青睐。目前,已经升级为国内高考和出国莫斯科大学双通道的2.0版,让十四中更有国际范,也更适应了广大学子的多元化需求。学校俄语实验班项目至今已办学八届,培养了一大批学生立志“做有中国情怀的世界人,做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2022届俄语实验班49名学生被莫斯科国立大学预录取,1名学生被世界三大美院之一列宾美院录取。

  问: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学校有何举措?

  答:学校于2020年针对我校600分目标培养提出“光环计划”,在精准选拔而又适度扩大规模的基础上明确“三步走”策略,即:一轮复习时进行点对点的弱势补漏;二轮复习时完成集中培优;三轮复习时开展心理疏导,升格讲座。

  学校于2022年新高一开设英才班、博文班、俄语实验高考班等三个特色班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深度思维能力、架构思维能力。

  2023年开始,学校将依托学联体的建设,在三段两衔接的大背景下积极参与初高中的联合教研活动,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衔接交流,更重要的是能力培养的衔接;不仅仅是学生培养的衔接,更重要的还有教师培养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使教育少走弯路、少有阻滞,将早期人才培养由“拔尖”转向“普育”,让更多学生能真正成为创新人才或具有创新意识。

  问:学校艺体生发展如何?在多元育人方面有何举措?

  答:我校大文大理是压舱石,艺体考生并不多,但这并不影响我校在艺体生培养上取得不菲的成绩。2022届高三(4)班王艺菲,美术联考湖北省第一名,综合成绩775分,位列全省第一,获得当年的“双冠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上,我校是武汉市足球冠军学校,目前有2位专业足球教练执教。音乐专业上,2023年首次招录5名特长生,采取先试验再推广的思路,稳步发展成特色,持续进步创品牌。

  我校提出“践行多元发展、促进个性成长”的发展思路,培养具有“会学习、会生活、会交往、会求真”综合品质的学生。引领学生个性张扬的凤凰学生科学院,36个社团凝聚十四中的青春之气,引领“向上向善”的校园主旋律。凤凰科学院各社团在我校学生多元发展中心的带领和指导下逐步朝社团课程化发展,开发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本课程,成就一批批会思考、有能力、求创新的学生,让每个十四学子的青春多彩纷呈。周文胜老师指导的凤凰科技社硕果累累,其中有18位同学的发明获得了产品专利,部分专利已经运用到生活之中。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