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54岁高考钉子户梁实,今年第25次高考403分,称明年要转读文科

  原标题:54岁高考钉子户梁实,今年第25次高考403分,称明年要转读文科

  数学99分,语文88分,英语87分,理综129分。2021年6月23日晚上,54岁的高考“钉子户”梁实查到了他的高考成绩。这是他第25次参加高考,他的成绩距离430分的理科本科线还有27分的距离,对此,梁实表示非常不满意。

  接受记者采访时,梁实双眼紧盯着手机屏幕,喃喃道:“才考了403分,考得真的是了。”梁实口中的“撇”,在四川方言中就是“差劲”的意思,“理综成绩一下来我就决心改文科。”梁实认为理科是自己的短板,而文科“就是个背”,自己一定没问题。

  “不是执念,而是一种愿望。”

  从1983年至今,38年里,梁实共参加了25次高考。刚开始,周围的人对梁实还能表示理解,甚至有的还会表示支持,但连考十几次失败后,梁实就再也没得到过任何人的支持。

  老婆认为他参加高考耽误做生意,儿子也认为他次次落榜很丢人,就连素不相识的广大网友都戏称他为“中国第一铁脑壳”,但梁实却对这些声音置之不理。“这是一种执念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梁实平静地回答道:“不是执念,是一种愿望。”

  在梁实看来,上了大学,就成了知识分子,而成为一名知识分子,是他一辈子的精神追求。

  1967年,梁实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高家公社的一个书香家庭,父母都是当地的教师,梁实在父母的熏陶下树立起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念。

  梁家共有5个孩子,梁实排行老四,虽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梁实和他的兄弟姐妹似乎没有遗传到父母在学习方面的天赋,兄妹五个中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

  1983年,16岁的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当年共有167万人报名参加高考,而计划录取仅39万人,录取率低至23%。

  在如此低的通过率下,学习本就不出众的梁实自然就被淘汰了,甚至连预考都没有通过,这对当时的梁实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

  那段日子里,梁实非常颓废。他整天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发呆,常常一盯就是一整天,考大学一直是梁实人生中最坚定的信念,但这个信念却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手握着那张“惨淡”的成绩单,梁实决心重新来过。于是,他不顾父母的劝说,只身一人跑到了80多公里外的简阳县复读。

  刚开始,梁实学习十分用功,每天都学习到深夜,但当时的梁实毕竟年纪尚小,没过多久就又展现出了贪玩的本性,整天就想着玩,把学习完全抛到了脑后。几个月后,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梁实又落榜了。

  父母劝说梁实去技校学一门手艺,不要再继续高考了。但梁实却打心眼里瞧不起技校,他一心想考上大学。

  于是,他又跑到内江复读了一年,但结果却依旧没有改变。1986年,梁实第三次落了榜,这一次,他没有再继续复读,而是听了父母的话,去了乐山轧辊厂技校读书。

  “因为没上过大学,我总觉得低人一等。”

  事实上,梁实的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不错的人生道路,去乐山轧辊厂技校读书,毕业后就能进入乐山冶金机械轧辊厂工作,成为一名技术工人,这份工作在当时是无数人眼中的“铁饭碗”,吃香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公务员。

  这份“铁饭碗”工作,不仅体面,而且非常稳定,福利待遇也好,也正因为如此,轧辊厂技术员也被丈母娘们认作是“优秀女婿”的代名词,当时甚至还流传着“女儿女儿快快长,长大嫁给轧辊厂”这样一句话。

  正当梁实的父母沉浸在对儿子美好未来的幻想中时,梁实却做出了一个令他们震惊的决定——继续高考。

  原来,从乐山轧辊厂技校学习没几个月后,梁实就发现自己毕业只能做技术工,心里很有落差,思前想后,他还是决定要继续自己的高考之路。

  从乐山轧辊厂技校退学后,因为没有工作,梁实辗转在四川的几个城市打零工维持生活,那时候,他因为没上过大学而感到非常自卑,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在工作中,他也接触过一些上过大学的人,他打心眼里佩服上过大学的人,与此同时,他想考上大学的愿望也变得更加强烈了。

  梁实常常在收工后自己一个人跑到大学校园里待着,坐着湖边的长椅上,看着来往的大学生,梁实感觉自己充满了动力。

  但现实还是狠狠给了梁实一顿暴击,退学后,他又参加了两次高考,但都以失败收尾。

  而此时的梁实已经23岁了,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父母找到梁实,苦苦劝说后,梁实决定放弃高考,转而寻求一份稳定工作。

  次年,梁实通过考试成为了内江一家公司的正式工,虽然他非常抗拒当一名技术人员。

  也是在这一年年底,他结婚了,妻子刘群又贤惠又能干,两个人也很恩爱。家里人都认为梁实不会再参加高考了,没想到梁实还是没有放弃高考。

  1991年春天,梁实决定再次参加高考,那也是他第六次参加高考。但当时梁实是木材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按公司规定,正式员工是不允许参加高考的,但社会人员参加高考必须出示公司开具的相关证明,这下梁实可犯了难。

  参加高考可能会得罪公司,搞不好还会丢掉饭碗,但不参加高考自己又不甘心,思来想去,他还是去了领导办公室说明了情况。

  领导自然不会给他开具证明,但梁实却不放弃,跑到林业局反映情况,这下,木材公司的领导只能破例给梁实开了证明。

  拿到证明的梁实满心欢喜,毕竟都第六次参加高考了,他对自己的成绩很有信心,认为自己一定能考上,但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梁实再一次落榜了。

  梁实死心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年龄已经没法参加下一年的高考了,这次是最后一次机会,落榜就意味着自己再也圆不了大学梦了,想到这里,梁实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1992年,梁实的儿子出生了,断了高考的念头后,他也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了了家庭上,日子过得十分幸福。

  为了弥补自己没考上大学的遗憾,梁实在朋友的建议下报考了一个成人本科,但到了开学的日子,梁实却没有去学习,他觉得这种大学“含金量太低”,跟自己梦想中的大学简直是天差地别。

  祸不单行,没过多久,梁实工作的木材公司就倒闭了,梁实一下子从大好青年变成了下岗工人。失去了梦想,又失去了工作,生活的巨浪一个个地拍打着梁实,并企图摧毁他。

  看着嗷嗷待哺的儿子,梁实决定要努力工作,给老婆孩子一个好的生活。他先是跑到内江做了服装生意,又凭借出色的口才搞了几年推销,积攒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

  比起他的学习生涯,梁实的创业生涯就顺利多了。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建材缺口巨大。

  眼尖的梁实发现了这个商机,拿着攒下的几万块钱做起了建材生意,短短一年,他就成为了一名“百万富翁”。

  从“百万富翁”到“高考最牛钉子户”

  在上世纪90年代,梁实是双流县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在当地,他拥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建材厂,在家具城也有几家门头,生意相当红火,每年都能收入个几百万。

  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按理说,梁实应该不会再想参加高考了,但2001年教育部的一篇发文却彻底改变了这一切。2001年,教育部突然发文取消参加高考的年龄限制,欢迎各年龄段的人报名参加高考。听到这个消息后,梁实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生意走上正轨了,我想花点时间完成自己的梦想。”梁实对老婆刘群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出乎他的意料,一向支持他的老婆这一次却投出了反对票,“咱们家生意这么好,你现在要放着好好的生意跑去高考?考上了又有啥用?”

  在妻子刘群眼里,梁实简直就是“好日子不过”,那么大的公司他说不管就不管了,这让刘群感到很生气。

  随着梁实桌子上高考的资料越来越多,出去玩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刘群突然认识到,考大学,梁实是认真的。

  2001年到2021年,在高考报名不限制年龄的这20年里,梁实参加了19次高考。

  事实上,就算梁实已经“身经百战”,但成绩却总是不如人意。在他的“高考生涯”中,仅有两次考过了本科线,一次是2016年,他考了453分,另一次是2018年,他考了469分。

  二十年来,他一直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复习高考,但非但没考上他心仪的四川大学数学系,反而让自家的生意也一落千丈,收入从百万级骤降到了每月六七千块。

  对于家庭,梁实深感亏欠。他常年复习高考,家里的生意都由老婆一人打理,儿子也只身在美国读研,他平时对儿子的成长也没有太过关注。但亏欠归亏欠,梁实还是要继续圆他的本科梦,对于妻子和儿子对他的不满,他也只能选择无视。

  今年,他再次落榜,不过他表示自己明年还会继续参加高考,“争取明年一年搞定!”梁实说,“我还是那句话,没上过大学的人是残废,我不想再当残废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