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慧心巧手 雕刻太行七彩画卷

  

  

  她慧心巧手、醉心艺术,坚守木雕工艺十余年,用手中小小的刻刀雕刻出太行山水的美丽与传奇;她寻遍赞皇,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革命老区非遗文化传承的使命。她就是赞皇张氏木雕第五代传人张曼瑜。

  张曼瑜出生于木雕世家,自幼跟随父辈学习家传技艺,后又广拜名师,取其所长、融入家学。年轻的张曼瑜,对技艺的追求有着与众不同的老成持重。为了提升木雕技艺,她把自己封闭在一间斗室,一笔一笔的刻,一个线条一个线条的雕,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琢磨,经手了无数木料,刻折了大量刻刀,在传承赞皇张氏木雕技艺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张曼瑜善于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自然形态,雕刻历史人物、事件、风土人情;通过木雕设置民俗场景,情景交融,为作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内涵。她的作品多次荣获全国大奖,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作为一名有远见的民间艺人,张曼瑜深知,唯有不断创新,赞皇张氏木雕才能历久弥新。赞皇地处太行深处,文化底蕴自古深厚。为了让赞皇张氏木雕能更好的和赞皇文化相融合,张曼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踏遍太行山水,深入调研采访。经过整理筛选,雕刻出300余件具有赞皇文化特色的木雕作品。作品题材丰富、种类繁多,反映了赞皇作为千年古县、革命老区、风景胜地的钟灵毓秀,广受群众喜爱。

  其中一件反映赞皇红色革命史的大型木雕作品,创作时间更是长达一年之久。该作品长3.5米,宽1.2米,高1.5米,涉及人物三百余名,线条流畅、鲜活生动、色彩艳丽,填补了赞皇民间技艺大型作品方面的一个空白。

  非遗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为了延续传统木雕手艺,将赞皇张氏木雕这一市级非遗发扬光大,张曼瑜摒弃了家族技艺不外传的陋俗,闲暇之余便免费教村民和孩子们绘画技巧及简单的雕刻手法。在她的带动下,赞皇南、北马村的好多村民,也开始尝试学习木雕技艺,木雕不仅承载起赞皇丰富的民俗文化,也在薪火相传中,成为带动赞皇乡村振兴、增添乡村文化底蕴的新载体。

  非遗文化更需要不断提升。面对取得的成绩,张曼瑜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先后参加长江艺术工程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群等研修研习培训班,让赞皇张氏木雕在非遗文化传承的道路上,赋予了理论基础,插上七彩的翅膀,惠泽莽莽太行的灵山秀水。

  梅花香自苦寒来。为传承木雕文化,再现昔日风华,张曼瑜耐住了寂寞,潜心研究20余载,用一双纤纤细手抓住了木雕文化的精髓,守住匠人的初心,在创新中将艺术性与实用性融为一体,让艺术为生活服务、生活因艺术而更美好,让木雕艺术在新时代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原标题:《【网络文明】慧心巧手 雕刻太行七彩画卷——敬业奉献模范张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