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71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闵丽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北京市进一步加强市民防灾减灾教育”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教委、市交通委、市消防救援总队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开展市民防灾减灾、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围绕普及安全应急知识、增强市民避险自救能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组织开展全市性防灾减灾教育活动
今年,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突发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安全宣传“五进”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市民防灾减灾教育工作落实。通知提出,在京有关部门及社会单位按照国家、市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利用“5.12”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1.9”消防安全日等主题宣传日,采取网络公开课、知识竞赛、线下活动、线上直播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总队连续多年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北京市级“5.12”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1.9”消防安全日活动。今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由市应急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人防办、市消防总队及大兴区政府联合主办,以发生一场区域性地震灾害为活动场景,从“认识灾害、减轻灾害、应急准备”三个环节,设置了地震安全体验、人防安全科普、救灾技能展示、急救包扎培训、灾区救助体验、次生灾害安全科普、消防安全体验、院士现场连线等内容,着重强化应急科普知识输出,提高公众避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全网40余个新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同步直播,累计观看量超过400万次。
二、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
北京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将防灾减灾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专题教育。
一是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安全教育系统化、统一化、标准化。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全市中小学每月要开展一次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开展一次疏散演练。学校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受教育率达到100%;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受教育率达到100%;幼儿园要设置日常安全课程,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安全行为教育等。
二是纳入课程方案,为安全教育提供课时保障。按照国家和北京市课程方案与教学计划,安全教育的时间每学年不少于3课时,确保计划、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实际在自主课时中适当增加安全教育时间,丰富教育内容,普及安全知识,以不断提高学生防灾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校内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三是编写工作手册,加强安全教育专业化指导。市教委组织专家编写了《安全小卫士——儿童伤害预防教师手册》,从乘坐机动车辆的安全、预防火灾、预防溺水、地震中的应急避险等10个方面,系统设计青少年儿童安全教育内容。每一部分均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要点、活动设计、应用与实践,并设计了家庭学习卡和家庭安全反馈卡,促进青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安全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自护自救能力。
四是办好北京市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普及应急自救知识。按照市领导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有关指示要求,市应急局联合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总队、北京广播电视台自2019年,连续三年策划制作《北京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开学第一课》特别节目,旨在加强中小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普及防灾自救知识,树立珍爱生命的健康生命观。节目于每年8月31日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频道、科教频道以及全网40余网络平台播出,每年有超过3800万人次收看电视节目,网络话题阅读量超过4528.8万人次,两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已经成为本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品牌。今年的节目将结合最新社会热点,策划自然灾害、实验室安全等领域话题,充分采取外拍实验、道具模型、动画讲解等多种手段,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增强节目寓教于乐、寓教于真实、寓教于体验的风格特色。积极推进校园安全体系化建设,配套研发学校安全教育课件、教具、书籍、课程,深化开展安全示范校评选创建、应急安全进校园、防灾减灾绘画作品征集等活动,加深对校园安全科普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提升道路设施防灾抗灾能力
依据职责加强对所属道路、桥梁、地下通道设施的巡查维护,提升防灾抗灾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一)2022年安排资金21亿元用于养护工程,提升防灾减灾能力。1.提级改造工程。重点围绕完善慢行系统、支持郊区发展、改善通行条件等5项,提升技术等级的桥梁。计划年内全部完工,总里程38.3公里。2.日常养护。安排资金保持国道省道优等水平;保持县道良好水平,一二类桥梁比例不低于95%。3.路面修复工程。以提升路况水平为导向,重点对路况较差的道路进行路面维修,对路面早期破损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预防性养护。4.桥隧养护工程。落实交通运输部存量危桥改造任务,持续改善低荷载桥梁承载能力。5.水毁恢复重建工程。完成2021年暴雨造成的道路桥梁水毁恢复重建。6.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落实市领导关于2022年雨季前完成所有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治理的指示精神,提升行车安全。
(二)加大道路护坡、隧道、涵洞、立交桥的检查值守力度。增加公路路政及高速公路路产巡查频率,设立警示标志,坚强道路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做好道路救援、抢险等应急保障工作,合理安排清障救援车辆,协助交管部门妥善处理交通事故,及时清运故障车辆,遇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密切关注雨雪天气、大风沙尘等恶劣气象预警信息,确保抢险保通队伍随时待命、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做好机械设备配置和检修调试,必要时可跨区域调动机械投入抢险救援。强化协同联动,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如遇大范围交通拥堵、极端恶劣天气、设施严重损毁等影响通行的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有关单位及时开展应急抢险工作。配合交管、属地政府等部门开展公路车辆疏导及生活必需品发放工作。
四、提升公交地铁安全运营水平
在应对极端天气情况下,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首先把运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确保运行安全和保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下才考虑保障通行。
(一)保障公交运营安全。公交企业会加大重点路段巡查检查,加强值班值守,遇有强降雨,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适时采取临时调度,实行绕道、甩站、发区间等运营措施。市郊的山区线路为防止因降雨造成落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车内乘客安全时,线路会采取停驶的运营措施,确保人员、车辆安全。遇降雪天气,相关管理人员会对通行线路、场站等重点位置抛洒融雪剂,确保车辆道路通行安全;车辆运营时也会降低行驶速度,延长单程行驶时间,线路首末站在具备屯车条件的场站安排机动车,遇突发情况及时加入线路运营,确保线路中途间隔匀整。
(二)保障地铁车站及区间运营安全。轨道交通将在正常设施设备维保基础上,结合恶劣天气特点,针对性研究制定维护检修计划,落实检修安排,强化重点区域值守,确保突发情况下设施设备正常运转以及应急处置;市政有关部门和运营企业也会加大对车辆和设施设备巡检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雨水倒灌,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站外积水清除。
为做好运力保障,公交企业会根据客流变化情况,适当增开车辆或者加大运力投入;轨道交通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开临客或者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保障市民出行需求,同时还会向旅客发放雨具,铺设防滑垫等等,做好服务和秩序维护工作。
五、提高行业人员和市民防灾减灾意识
近年来,我们立足持续筑牢市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范重大风险能力,不断加强宣传普及水平。
(一)及时发布保障措施,提供全面信息服务。在降雨降雪大风沙尘天气高发频发时期,为做好恶劣天气下交通服务保障,北京市提前策划、主动部署,统筹线上线下宣传资源,一方面加强交通安全和避险自救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现场采访、通传新闻稿件、组织协调媒体进驻TOCC、新媒体持续发布等,及时发布出行提示和交通保障措施,为市民出行提供信息服务。
一是普及应急避险常识。在降雨降雪等恶劣天气频发时期,相关部门新媒体平台常态化发布小视频、图文等,介绍降雨降雪雾霾天气应对常识、行车技巧以及如何避险逃生等知识。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安全日之际,发布针对暴风雨、山洪等灾害的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提升市民应急避险自救技能。同时与北京卫视联合发布“知危险会避险,我的安全我做主”系列视频,提高交通参与者知险、避险的能力,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强化安全出行理念。二是常态化发布出行提示。遇降雨降雪雾霾等恶劣天气时,相关部门新媒体平台持续发布交通管制、路况播报、出行提示等内容,提醒市民注意出行安全、减少山区出行。针对公交地铁因恶劣天气调整运营时间,动员北京公交集团、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等行业单位,第一时间发布调整方案,引导市民提前规划、安全出行。三是全面发布交通保障措施。遇暴雨、降雪天气时,相关部门新媒体平台提前发布道路积水、结冰、大风预警,并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权威定调的优势,向中央及市属媒体通传新闻稿件,发布交通行业排水除雪情况和公共交通保障措施,服务市民出行。同时组织各区公路分局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实时发布道路交通管制和道路设施抢修保障情况,确保公路安全畅通。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为切实做好交通保障服务,市交通委进行了极端天气下交通运输应急联动综合保障演练,并组织中央及市属媒体现场观摩,中新社、CCTV《朝闻天下》、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中央及市属媒体进行了大篇幅报道。
(二)开展主题宣讲,普及安全常识。北京市积极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市应急管理宣讲团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从各区基层专职安全员、企业安全管理负责人等领域遴选了46名宣讲员、16名专家组建了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能讲会教、贴近基层的优秀宣讲员队伍,形成了“菜单式”的应急管理宣讲矩阵,积极探索研究“到群众中去”的宣传教育模式,建成北京市首台集宣传教育、应急救援、演练指挥于一体的应急宣传车,每年面向基层社区、企业开展活动30余场。市交通委组织的“绿色出行 畅通北京”交通宣讲团自2020年至今,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开展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系列宣讲活动。线下通过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共计开展“面对面”宣讲534场次,受众逾13.9万人次;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云宣讲”426次,浏览量41.8万次。宣讲活动重点倡导绿色文明安全出行理念,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如行人行车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日常出行安全等,着力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防护意识、增强应急自救技能,助力营造文明有序、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三)加强社会动员,强化安全出行理念。北京市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作用,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市应急局借助以《北京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交通广播(北京应急广播)等为重点的市级媒体平台和以《中国应急管理报》为重点的行业媒体,突出正反两方面宣传,在北京电视台策划播出“应急管理进行时”“直击安全现场”的电视新闻,在北京交通广播开辟“应急小课堂”“应急在身边安全伴你行”等专题栏目,传递“应急声音”、讲好“应急故事”。市应急局从2011年以来,逐步搭建起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头条等7个平台为支撑的全市应急管理政务新媒体传播矩阵,年均发布消息3000条,阅读总量1.05亿次,政务新媒体平台粉丝总量达到150万人,不断加强各新媒体账号内容与形式的策划与创新,开展漫画、游戏、Vlog等寓教于乐的科普宣传工作,每年开展线上直播活动10余场,收看量达到3600万人次。大力加强应急科普产品开发和创作,积极打造应急科普文化IP,持续塑造《疯狂安全家》品牌动漫,出版发行《集中生智》科普图书,创作典型事故案例片和演播室课件每年在603万个屏媒开展公益广告宣传,累计投放超过4700个小时,总曝光量超过1.9亿人次,实现科普宣传向纵深发展。
市交通委北京交通广播“治堵大家谈”专题节目、腾讯大燕网“交通缓堵我来说两句”网络互动平台、@北京交通“微访谈”三大互动平台传播作用,加强社会动员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内容融入汛期交通保障和出行安全内容,为市民提供安全顺畅交通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倡导市民做好防护、安全出行,以提升市民安全出行意识和知险避险技能,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心、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氛围。与37个单位共同搭建“北京交通新媒体矩阵”,形成宣传合力,积极互动转发,最大程度服务市民出行。目前,官方微博@北京交通粉丝近556万,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交通”、“北京交通订阅号”粉丝134万,充分发挥快速及时、生动直观的特性,加强汛期安全知识、交通安全常识和应急避险自救知识普及,持续性、常态化发布实时路况等日常出行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及时、可靠、全面、实用的出行服务。
(四)开展“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市消防救援总队合理运用“一警六员”管理平台,指导在京人员开展“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进行“出真水,灭真火”消防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已累计培训694882名“准消防员”。通过“北京市消防安全自防自救力量建设管理平台”和“我的消防我做主”小程序,结合农村、社区和社会单位的职员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设情况进行大数据统计,目前以录入自防自救力量18951家,认真分析本地区重点单位、社区、村底数和自防自救力量建设现状,按月调度各区、乡镇、街道建设进度,11月份前,完成重点单位、社区、村自防自救力量100%全覆盖。
(五)推进各级各类公共安全、消防科普教育阵地规范化建设。2020年,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体验场馆等基础设施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启动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分类分级评估工作,是全国首个关于公共安全教育基地的标准。面向以互动体验为主要教育模式、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安全教育场所,教育门类应涵盖生产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交通安全、社会安全、人民防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急救技能九个门类中的一种或多种,评定为综合类一级、综合类二级和专项类基地。目前已评估出综合类一级公共安全教育基地7家、综合类二级公共安全教育基地10家、专项类公共安全教育基地25家。我们通过制作“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打卡护照”、要求基地定期开放、组织讲解员集中培训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基地管理、扩大影响力,在普及安全应急常识、紧急救助知识培训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市消防救援总队因地制宜建设移动式消防体验馆、消防主题公园、影院、餐厅、书店等多种形式消防宣传教育场所,年内街道、乡镇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挂牌率达到100%。用好全国消防体验场馆预约小程序,每月每个基地至少开放两次,开放率达到80%以上。每个消防站每月对外开放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半天,消防站开放数量不低于辖区消防站总数的70%,消防科普宣传车每周开展宣传时间不少于3天,推动消防安全知识普及。
下一步,北京市相关部门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各领域防灾减灾教育工作,将指导全市市民从交通、溺水、灾害等方面,帮助市民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护、自救、防灾逃生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主、自觉、主动保护人身安全的“生命至上”意识,增强在突发事件中的风险判断能力、避险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6月9日
签发人:张树森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周圆,5557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