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之春丨江苏籍天元芈昱廷九段卫冕!
(来源:吴江开发区发布)
原标题:同里之春丨江苏籍天元芈昱廷九段卫冕!
昨天(4月16日),春意盎然,暖风微醺。第37届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决赛第2局在江苏同里战罢,先下一城的芈昱廷执黑再胜党毅飞,总比分2:0成功卫冕天元,成为继刘小光、聂卫平、马晓春、常昊、古力、陈耀烨、连笑之后,第八位实现连庄的天元,也是近四届首次实现连庄的天元。
△芈昱廷
本届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由中国围棋协会、新民晚报社、同里镇人民政府主办。比赛分为本选赛、本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在今年3月结束的本赛中,党毅飞九段连胜彭立尧、檀啸、谢科、丁浩、连笑,首获挑战资格。本届天元赛冠军奖金40万元,亚军奖金20万元。
16日下午,在天元赛决战正酣之际,天元围棋文化沙龙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运河古道之畔——运河书院举办。运河文化与围棋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将这场围棋文化的分享和探讨安排在此,真是再恰当不过。
此次天元围棋文化沙龙邀请到了 中国围棋协会原主席王汝南,中国围棋协会原副主席华以刚,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华学明,以及上海市围棋协会副秘书长、《新民晚报》社资深记者、上海市应昌期围棋教育基金会理事张建东与苏州当地的围棋爱好者们见面交流。
同里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吴建林向到场嘉宾与观众表示欢迎。
此次天元围棋文化沙龙的观众,有当地的企业家、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高校的教授与学生,围棋行业的从业者,有十岁出头便升上业余五段的小棋手,也有头发花白仍心系中国围棋发展的耄耋老者……
在活动现场,大家在一起面对面畅谈交流,讲起快棋慢棋的发展趋势、回忆起天元赛的初创以及同里与天元赛首次结缘时的情景、分享与同里再次见面的感受、点评此次天元围棋赛参赛的两位棋手棋路、展望中国围棋的未来……现场气氛热烈融洽,大家伙儿在交流中凝聚共识,在思维碰撞中启迪智慧。
王汝南在交流中表示
同里的古镇文化和运河文化交相辉映,让他印象深刻。能够在同里这样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举办围棋赛事,不失为一种幸事。衷心祝愿同里在今后的发展中越来越好,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开发区工业发展再创佳绩。
华以刚在交流中表示
这两天他再度来到同里,看到同里这位老朋友最新的变化,欣欣向荣的面貌,作为最初推动天元赛落地同里的一员,感到十分高兴,希望同里能够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
华学明在交流中表示
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迄今已举办37届,是中国围棋史上举办时间最久的围棋赛事,在同里举办也有24届。这几十年的坚守来之不易,特别是之前的三年,同里一如既往地支持天元赛,从未间断,让她每次来同里都很感动。作为同里的宣传大使,她也会继续支持同里,宣传同里,关注同里的发展。
张建东表示
此前他围观了“棋聚童里”少儿围棋研学主题活动中14位同里当地的小棋手与两位世界冠军的对战,深有感触。2000年刚来同里之时,这里学围棋的人很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现在同里的新生代中围棋普及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围棋水平也不容小觑,作为一位围棋工作者、天元赛的推动者,他感到十分欣慰。
许多人,许多事,风雨同路,彩霞满天。天元围棋赛来到第37年,没有随随便便的延续,也不会有轻轻松松的传承。华以刚,中国围棋队前任领队,人称华老。华学明,中国围棋队现任领队,众称小华老。他们,见证了坐标水乡、享誉中国的围棋盛事一路走来。同里“棋”迹的背后,是怎样的感怀?
图说:华以刚(右)与华学明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下同)
华以刚:国运与棋运
华以刚74岁了,作为围棋界的元老,从第一届天元赛开始,再到2000年天元赛落户同里,他一直都在。“我都记不得来过几次同里了,不计其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来?“因为同里是中国围棋的朋友,我们结缘,他们善待。”
本周,围棋界有一则颇大的新闻——日本本因坊围棋赛,史上第一个新闻棋战将于下月开始第79届改制。新一届本因坊赛,将改为16人本赛的淘汰赛制度,而奖金也将从原来的2800万日元下降到850万日元。本因坊,曾是垄断日本围棋界的四大家族之一,它以非血缘传承设定每一代继承人。本因坊的最后一代传人本因坊秀哉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将“本因坊”的三字名号禅让给《每日新闻》,并由此于1939年开启了第一届本因坊赛。本因坊赛的地位超绝,还在于它是贴目棋的始祖。“那个时候对于日本围棋,我们的态度是要努力追赶。”下棋人数之多,棋风之健,竞赛之荣,中国围棋心向往之。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与对比之下,中国天元赛应运而生。“新民晚报与中国围棋协会创办的天元赛,开了中国围棋新闻战的先河,其意义不言而喻。赛事从无到有,而后从赛制到服务,逐渐完善。随着发展,天元赛来到了同里,进入了新时代。事实证明,同里的模式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
稍费笔墨讲述本因坊,是为了浓墨重彩地引入同里。让华老和围棋界唏嘘的本因坊赛式微,原因之一是没有地方力量的介入。“而我们有同里这样有眼界、有责任感的地方力量,这是中国围棋蒸蒸日上的原因之一。支持与担当,同里,让天元赛生生不息。”
当年日本围棋人口1000万,如今下降至150万,当年日本棋手傲视群雄,如今已处下风。而中国围棋起势,兴荣,两方调了个位置。华老说:“陈毅老总曾说过棋运与国运的关联,此话一点不假。我常常想,如果中国在更多的领域都能够做到这样的‘颠覆’,那我们的国力会更进一步。”中国围棋的棋运,需要被更多个同里点燃。
同里杯天元赛是连接古今的。拔地而起的天元苑讲述着传统文化的脉络,记录着黑白哲学的传承,“这是对历史的尊重”。而包括“棋聚同里”少儿围棋研学在内的主题活动,则是播撒围棋的种子,期待未来的果实。“说到底,中国围棋未来如何,就要看今天学棋的孩童如何。同里杯围棋赛,是承前也是启后的。”
华学明:娘家与持家
有些数字,因成为人生中的转折,总是那样清晰地存储于心,常常“不请自来”。“1983年2月27日”,华学明脱口而出,“这一天,我从上海去了北京。”她笑着算起自己的工龄,“44年了”。
不同的时代,围棋的意义对于小华老来说,是不一样的。“下棋的时候,心里百分之百想的就是为国争光。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这句话有点大,可是那个时代这真的是运动员奋斗的动力。”1998年,华学明带教国家少年队,2002年她成为女队教练,3年后又成了国家围棋队的领队兼教练,“换了角色之后,这些年我就想着如何让中国围棋更好地传承下去”。自从2016年分管全国职业围棋赛事,华学明每年都会来同里。于私,同里藏着她江南故乡的乡愁。“不管走到哪里,人是抛不开她的童年的。”她喝茶,特地要来透明的玻璃杯,看新绿的茶叶在清澈的沸水中舒展,沉浮。“别看我平日里风风火火,内心里我还是个江南女子。”于公,同里是中国围棋版图上的重镇。“2000年,同里能够与天元赛一拍即合,这本身就说明了同里的眼光。因为心灵相通,才能走到一起,因为心灵相通,才能走到现在。”
同里就像家那么牢靠,“真的,就觉得这里是娘家,一个可以让你没有后顾之忧的娘家”。但是一个稳定的家,也需要共同用心维持。比如,疫情期间如何办赛,同里有压力,却更有担当。过去三年,天元赛能够每年举行,着实费尽心力。比如说,本届同里杯开幕式上,棋圣聂卫平发来祝贺视频。聂老年事已高,很多活动已经不再参加。华学明却立即打电话,希望他一定能抽空说上一段。这段视频,其实前前后后录了三遍。除了与小华老的私交,也是因为聂老与同里杯天元赛的过往点滴。
情感,总是层层累积,慢慢升华的。同里与围棋的相处之道,是尊重,是信任,是共同奔赴。四月,万物复苏,同里总是每年中国围棋赛季的始发站。“这是必须的。作为传统,这不能变。同里围棋赛已是第37届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棋战。日本的新闻棋战能办50届,能办近80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同里杯天元赛有了如此强健的开端,双方的化学反应也很好,为什么我们不能办成中国的百年老店呢?”
春天里,同里的“棋”迹在继续。
图说:本届同里杯比赛现场
记者手记|当每个人的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同里旅游公司的柳青今年要退休了。旅游公司为天元赛提供保障与服务。柳青刚来公司的时候,还是小姑娘。领导都比她要大上10岁、20岁。一年又一年,她成了家,她成了母亲,她成了旅游公司最资深的员工之一,“现在的领导都比我小很多了。”真的,天元赛2000年落地同里,一晃已23年了,人有多少个23年啊?
柳青记得许多故事。那年常昊与挑战者黄奕中,在退思园的眠云亭中手谈。是日颇有凉意。虽穿着夹棉的唐装,仍有些瑟瑟发抖。取暖器上了,热水袋也冲了,两位棋手以此御寒。还有一年,陈耀烨与唐韦星较量。比赛现场向来安静,那日不知何处来人在窗外放声高歌,本就陷入被动的唐韦星脸色越来越不好看。当然结果是,他去找了唱歌的人,发现是个残疾人便也作罢。故事会越攒越多的,因为同里的这盘棋,一直在下。
这该是柳青服务的最后一届天元赛。又逢花开,她说真好。人间四月,草木知春。经历冬日,更感春的可贵。
过去三年,天元赛经历过秋霜,也走进过冬寒,却从来没按下暂停键。论个中艰与辛,大家只说,“太不容易了”。中国围棋协会、新民晚报、同里,在三年不足为外人道的携手度过之后,关系更铁了。相知、相交、相好,相信——这份交情因为有过苦与困的底色,变得愈发牢固。
2023年的春归来,再不是一种笃定,不是一种理所应当,那是一种因为坚信生出的义无反顾。同里杯天元赛,为何能够长长久久,柳青有句话说得真好:当每个人的坚持成为一种习惯。
END
来源丨同里旅游 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丨邱梦娇
审核丨范嵘 范锋
签发丨陈若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