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走出国门,老外抱怨“虽迟但到”的一幕,似曾相识
中文走出国门,老外抱怨“虽迟但到”的一幕,似曾相识。
"我不知道今天校园里是否还在说这句话,但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这句话总是在每个人的嘴边。
用不完的英语单词,看不完的英语报纸,让无数学生对英语学科恨之入骨,但除了中考和高考,英语是谁也绕不开的障碍,毕竟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不可动摇。
然而,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汉语地位的飙升,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将汉语纳入课堂,因此对汉语的挞伐是 "姗姗来迟"。
我越看这一页,就越觉得我已经知道这个形象了,所以确实是潮水在转动。
中国走向世界,留学生的吐槽 "姗姗来迟",这个画面似曾相识
学会了,但没有学会
有些外语一开始很困难,但一旦开始,你就能全部学会;而有些外语一开始比较容易,但越学越深。
许多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被他们的朋友看作是天才,但只有本国人知道,学这么一点中文就能骗过不懂中文的人。
这张图片看起来很熟悉
他们学了英语后,尤其是父母知道他们过了英语四级后,在父母眼中似乎成了有名的中国翻译,家里的英语手册成了他们自己的舞台。
所以,看到这一幕幕留学生的抱怨,似乎我们学了很多年的英语,却只能在父母面前炫耀,而真正见到 "老外 "时,只能想到一句话:我的英语不好。
一支 "量子化 "军队将给所有嘴硬的外国学生上一课
如果不是因为外国学生,我不会注意到中文有这么多量词,如果你想一想,中文的一些量词并没有真正解释它们为什么被这样称呼。
例如,如果它们都是事物,为什么牛和马,它们是相似的,一个是头,一个是马?还有,为什么羊就是羊呢?我只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中国学生也只能学到其粗浅的知识。
同音不同字,同音异字
一个字可以有几个不同的读音,一个读音可以有无数个看起来不同、含义不同的字,外国学生在看到中文的这种情景时已经麻木了。
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在考试中可能得不到最高分,更不用说外国学生了,但他们很庆幸自己的母语是中文,否则瘫痪的将是他们。
惊讶吗?惊讶吗?
数字应该是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起点,但中文也给外国学生上了一堂关于数字的课,当他们第一次看到 "一、二、三 "时,外国学生可能会想:"就这些吗?
但是当你看到零的时候,你就有点慌了。但我只能说,你应该为你正在学习 "一、二、三 "而不是 "一、二、三 "感到高兴,因为如果你不得不学习这个,你就真的会有疑问。
这是个有点 "欺负人 "的问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我们不得不对一些提法进行反思,有时遇到 "阴阳人 "时,甚至要分析一下好坏。
因此,看到一个短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同一表达方式背后有两种含义,是很平常的事,但这些对外国学生来说肯定是 "过头 "的。
语言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交流,而说话是一种成就,所以学生不需要太努力。
由于英语是我们中学和高等教育考试的必修课,学生们几乎都有一些基本知识,但很少有人敢大声说出来,要么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要么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口音感到羞愧。
但外国学生不是这样的,即使他们只知道一句话,他们总是很自信,即使他们明显讲得不好,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所以不管口音是否纯正,都不是那么重要。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勇敢的说出来,不要学愚蠢的英语,不要只说自己英语不好,中文在国际上会越来越突出。#关于出国留学的那些事
讨论主题:中文和英文哪个更难学?请不要犹豫,留下评论。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