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养成习惯的6个步骤,你家孩子也能很优秀,值得各位家长收藏
“优秀是一种习惯”,所有的成绩都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从量变上升到质变而达到的。孩子平时要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家长在孩子平时的学习中就要严格要求,力求打下扎实的功底,为日后做好准备。
但是很多家长都很发愁,养成习惯的过程总是很艰难的。有的时候甚至会有一些家庭冲突,真是让一众家长愁白了好几根头发。但其实了解了习惯养成的过程,养成好习惯就不会那么艰难了。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到90天。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总之是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养成好习惯的6个步骤,值得各位家长保存收藏。
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习惯培养的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习惯培养的第三步-----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习惯培养的第四步-----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五步-----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培养的第六步-----形成良好的环境或风气 ,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最基本的任务。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我们通过培养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最好的时机。而且,一定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小学阶段,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孩子在初高中才会表现出更高的竞争力。
因此,各位家长可不要错过帮助孩子变优秀的大好时机!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不是监督者,而是参与者。
很多家长要想陪伴孩子走好小学加初中的这九年,想从小学就了解孩子在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孩子将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让孩子的人生便会少走很多弯路。
那么,我推荐家长看看我学习过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或者《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根据1-6年级孩子年龄划分,提出每个阶段的任务,帮家长拎得清主次,让爸妈给孩子更精准地教育养育。
一年级,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环境和上学时间,做好幼小衔接;
二年级,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三年级,适当监督孩子,帮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年级,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幽默感,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
五年级,重视对孩子沉稳性格的培养,让其直面困难与挫折,学会自主学习;
六年级,帮助孩子适当减负,才能更好地将身心投入学习。
本书作者于敏是一位在一线从教20年的优秀教师,她将孩子的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都做了一个详细的规划;并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分析每一年的教育重点,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让家长不再迷茫。
书中还抓住了孩子成长中的10个重点方向,从每一学年到假期规划,带家长从头到尾,提升孩子的每一项能力,最终达到“自主高效学习”的目的。
现在活动期间配套【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孩子你是在为自己读书】三本只要99元!
上架几天以来,已经卖出3000多本,感兴趣的可在下方链接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