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医携手,探索学生注意力提高新模式

  (来源:海淀教科院)

  原标题:家校医携手,探索学生注意力提高新模式

  为提高教师对学生注意力水平的评估与干预能力,4月7日,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注意力评估与干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钱英教授团队主讲的培训班拉开帷幕,本次培训将在十周内完成10次培训。培训面向北京市海淀区50余名中小学心理教师、资源教师、班主任等教育一线工作者,系统讲解注意力评估与干预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次培训的内容是基于家校医结合模式的“系统式执行技能训练”,训练方案由国际知名、国内领航的王玉凤教授、杨莉教授、钱英教授专家团队研发。方案以执行功能缺陷为切入点,结合系统式治疗的观念,旨在系统提高教师和的家长系统式思维、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能力,协助儿童提升执行技能,进而改善核心症状。

  

  

  

  在开班仪式上,北大六院的钱英教授强调,北大六院是拥有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双中心医院,肩负着推动精神心理卫生知识普及推广、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使命。训练方案已在家庭中开展了数次培训,积累了良好的家校协同经验。希望汇集参训教师的力量,进行项目进校园的试点工作,打造“家校医结合”的先行示范项目,有效推进家校医携手,共同呵护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王瑞主任强调,近年来国家多次发文,强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的主要因素,也直接、间接的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海淀区作为全国的教育高地,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试验田和策源地。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一个专业化、高水平的研究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完成区域教育教学前沿性、探索性的科学研究任务。本次培训也是一次家校医结合的创新尝试,希望能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贡献海淀智慧和经验。

  本次培训名师云集,由北大六院临床心理中心专家钱英教授领衔,带领着一支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各位讲师基于自身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从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出发,阐述了本次培训的项目特色、科学价值以及实践反馈。钱英老师就培训的背景来源、设计原理、目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介绍了其团队近几年在非药物干预—系统式执行技能训练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果做了分享。王冲老师就往期在家庭中教学的成果、学员反馈进行了介绍。温鸿洋老师就注意力项目在北京亦庄实验小学落地实施的经验和成果进行了介绍。李丽华老师结合个人兴趣和儿科临床经验,阐述了注意力评估和训练的意义。

  主办教师及讲师团队

  

  

  

  

  

  培训采取自学视频——课堂讲授——学员演练——实践应用——案例督导的学习模式,每次上课,学员针对课堂讲授的SMART目标、情绪管理、行为管理等内容进行讨论和分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员对理论的吸收。学员们纷纷表示,表示通过实操培训,学习了如何对儿童注意力问题进行评估,帮助儿童和家庭制定目标等理论知识,更让自己理解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期望能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帮助到更多的学生家庭。

  01

  钱英老师授课

  

  李丽华老师授课

  02

  

  03

  王冲老师授课

  

  学员讨论和练习的精彩回顾

  

  

  

  

  “注意力评估与干预培训”精准满足家校教育现实需求,立足于临床教学实际,内容丰富多彩,讲解妙趣横生,是一次家校医合作的有益尝试。期待学员能够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