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大山之中,正师级单位军工厂,旧时繁华可与县城相比

  1969年打响了“珍宝岛保卫战”,让自五十年代末后期开始恶化的中苏关系空前严峻。国家也加紧了第二次三线建设,东北各省在城市内的老军工企业的搬迁备战,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个背景下,位于本溪市下马塘北天桥沟“641厂”开工建设,由沈阳724厂负责援建,部分技术人员来自671厂。下马塘四面环山,坊间传说唐代名将薛仁贵征东途中在此停下饮马,由此得名。

  为了达到隐蔽的效果,641厂强调依山而建,厂房和附属建筑,都根据山的走势而建,蜿蜒起伏在群山中。下马塘地区有多道山沟,主要生产区便分布在五道沟尽头的山沟中。641厂占地万亩,内部还有12个军工洞,主要生产器材和原材料皆保存在这些神秘的山洞中。

  鼎盛时期,工厂有10000多职工,属于正师级单位。这里有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小学到高中的学校,还有医院、技校、文化宫、篮球场、俱乐部、公园、电视台、招待所等配套设施,那时的繁华程度可与县城相比。在深山十余里山间谷地中,夜幕降临时万家灯火在很远的山顶都能看到。

  这里形成一个非常独立的小城,在这里工人以及家属没有重大事情一般不会出厂,相对地方而言,厂区内的设施环境以及待遇在当时也是非常好的,每个星期都会有新电影上映,工厂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厂里还会派出采购员及车辆到省内各县进行采购,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军事战略的转变,三线军工企业开始慢慢向民品转移。1982年,失去军品订单后,641厂开始转型生产温控器。但因641厂所在的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成本运营过高,在同行面前没有任何的优势,为了迎合新的市场环境,于1995年搬迁至锦州市区。

  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641厂变成了废墟一片,曾经高大宽敞的厂房,恢复成了山野乡村;曾经的热火朝天,回归了大山的平静。一栋栋高大的楼房,不合时宜地矗立在山谷里面,任凭风吹雨淋,变得有些沧桑破败。

  想当年,多少热血青年、科技人员在这里奉献青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些斑驳的建筑,无不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