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神童,是天赋还是后天培养?天才的乌托邦,少年班的前世今生
前段时间,北大教授姚洋在短视频平台上发表了惊人言论:如果你的智商低于110,那就不要被录取到北京大学。
此番言论一出,无疑是给不少家长的头上浇了一盆冷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智商超群的神童。但实际上,智商超高的人是凤毛麟角,神童更是难以捉摸。
在《史记》中,司马迁首次描述神童:生来就是神,柔弱却能言。那个时候,神童也被赋予了传奇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的进步,神童仍然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希望。
不可否认,确实有四岁的孩子能背诵万首唐诗宋词,五岁的孩子精通英语,还有考上麻省理工学院的少年。这些神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六年前有一部电影,名叫《少年班》,讲述了西安交通大学低年级一群智商异于常人的少年,他们一起闯关国际数学的故事问题。其实,电影中的少年班是真实存在的,少年班的学生都是百姓中的神童。
20世纪70年代,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建议从我国选拔一批智力超群的青少年到少年班学习,用超常的教学法教育这些学生,为早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条件。高素质人才储备。
李政道教授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重视。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全国选拔21名智商非凡的少年,组建了我国第一所少年班书院。在这个少年班里,最小的学生只有11岁,学生的平均年龄也只有14岁。
少年班的学生被业界称为“学术荒地的少年突击队”。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国家非常缺乏高层次人才和高等教育资源,少年班的设立正好可以弥补这些劣势,计划不断输送人才为了祖国。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三班的招生流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录取要求改为当年的高考真题作为初试卷。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和课程。
青年班还先后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各领域享有盛誉的高科技人才,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罗立群;张亚勤,曾任微软中国董事长、百度总裁;学院物理学教授MIT曹原以第一作者8次在《自然》期刊发表论文。
中科大少年班开办43年,已毕业学生4000余人。这些学生中,近90%已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部分学生已到自然界深造。他们在科学、网络、金融等行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青年班的同学们在各个领域都为我国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青年班一直秉承:“早成才、快成才、高素质成才,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但事情总是有两面的。有积极的一面,就一定有消极的一面。考入少年班学院后,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大于其他大学的普通学生。一些学生还因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自立能力差、品行不端而被学校开除。
在第一批被科大录取的21名学生中,不乏学术大神和大师。其中有3名学生尤为突出,分别是谢彦博、甘政和宁波。但几十年过去了,他们三人的命运却难免令人唏嘘。
谢彦博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导师有很大的分歧和冲突,之后回到母校任教至今;干政与谢彦博相似,也曾在普林斯顿大学与导师意见不合,后来患上精神病;宁波看破世事,出家为僧。
他们三人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少年班超凡神童的气势,给了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誉,但也正是神童的气势,让他们感到无比痛苦,无法像常人一样生活。
对于初中班的学生,大家也不是都赞不绝口。很多人质疑少年班存在的合理性,是否在鼓励学生。在神童最受崇拜和追捧的年代,全国10多所高校相继开设了少年班。
但是在少年班热度消退后,全国只有三所高校保留了少年班,逐渐常态化。最著名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经过数次扩招,少年班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各领域的中流砥柱。
少年班等异能神童竟然这么有天赋?还是培养出来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史建农认为:
家长们认为,神童是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普通孩子也可以通过教育变成超常儿童。这个想法是不准确的。
通过研究发现,神童都有相同的生物学基础。四年前,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教授对近20位超常神童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之间的共性不仅体现在超高的智商上,还体现在超强的记忆力上。
同时,科学家们也认为,灵异神童与自闭症儿童之间似乎有着神秘的联系。许多自闭症儿童不仅智商超高,而且记忆力惊人。神童和普通孩子在基因上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神童的形成更倾向于先天而不是后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后天的努力对于神童的提升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切记不要鼓励神童。人们。
相比之下,培养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爱心,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差异化教学,更科学地培养独立、健康的孩子。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