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关二小学校发展三年规划(2022.9-2025.6)

  一、学校概况

  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城关二小于2018年7月建校,地处繁昌区政务中心东南,繁阳大道和渡江大道的交汇点。学校占地面积42亩,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规划30个教学班,现有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82人,教职工80人。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学校设施设备齐全,设有智慧教室、微机室、科学探究室、音乐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多功能报告厅等,有两块标准的运动场,每个班级均配备了智慧黑板,学校信息化水平高。近年来被评为芜湖市“平安校园”“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学校”、繁昌区“示范家长学校”“文明校园”“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

  二、总体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把学校办成全区一流的示范性小学。

  (二)培养目标

  培养儒雅、博雅的诗意教师,培育文雅、高雅的诗意学生

  (三)办学特色

  诗意教育

  三、基本办学思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安全保障,以“科学、规范、民主”的管理思想,注重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在五育并举、教师发展、教科研、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区内一流学校。

  (二)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水平,发展诗意文化;以培育优质班主任队伍、青年教师为抓手,全力打造一支“四有”教师队伍;把握好教科研平台,探索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快速形成的“深度学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保障学校和谐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实施规范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规范有序、竞争进取的管理氛围,促进师生全面、均衡、和谐发展。

  (二)完善德育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把我校学生培养成文雅、高雅的诗意学生。

  (三)优化教师队伍。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儒雅的风格、博雅的学识;加强学科组建设,形成团结、合作、高效的学科团队;强化班主任队伍管理,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和管理班级的水平。

  (四)修订考核制度。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学校各方面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

  (五)狠抓课堂教学。以“深度学习”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让我校成为全区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小学。

  (六)打造校园文化。围绕“成就诗意人生”,组织优秀教师进一步实践诗意教育的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校核心理念,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七)凸显办学特色。找准诗意教育的增长点,力争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协调,通过贴心的课后服务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断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特色。

  五、主要任务

  (一)管理工作

  1.坚持“科学、规范、民主”管理理念,通过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学校和谐发展的目标。

  2.健全以“绩效考核”为重点考核奖励制度,继续探索有效的中层与班主任队伍管理方式,不断形成科学有序的人才成长机制。

  3.遵循多元评价、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评价机制,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励志前行,营造全校干事创业好风尚。

  4.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凡学校的重大决策都向全校教职工征求意见和建议,经过教职工充分讨论后由教代会通过后实施。

  (二)德育工作

  1.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理清德育工作思路,加强研究新时代德育工作的特点,不断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体验型德育活动”的实践,构建少先队规划,年级组、班主任贯彻落实,学生操作、实践的教育网络。

  3、狠抓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和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少先队制定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班主任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管理。任课教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4.定期开展诗意班级文化建设和评比活动,重点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转移到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上来,建设优良的班风,实施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汇报或展示活动。

  (三)教学工作

  1.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托“深度学习”教学,力争让我校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功底,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继续抓实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个别辅导,不断优化智慧课堂,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学科组作用,加大学科组的管理力度,确保每次活动有主题、有实效。

  4.积极开发出2门以上具有诗意特色的校本课程,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5.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强化教师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教育,结合区教育局开展的“三名工程”以及“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师德档案建设,关注教师师德进步状况,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

  2.多渠道多形式、全力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尽快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三年内力争培养2-3名市级名师,区级骨干教师在现有数量的基础上增加4-8人。

  3.加强区内交流以及与市内外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发挥校内的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的方式方法。有计划地组织部分教师到市外、省外学习考察,每年聘请1-2名有较高知名度的教育专家到校做专题辅导报告,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进步与提升。

  4.完善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考核和评价,并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建立培训机制,坚持教师校本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健全奖励机制,根据规定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精神和和物质奖励。

  (五)教育科研工作

  1.推进“问题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发挥项目包和教研组的作用,做到科研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

  2.以校为本,构建融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为一体的科研培训模式。

  3. 结合学校实际,围绕“深度学习”教学,加强对各级立项课题研究实验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力争早出实验成果。

  (六)校园文化建设

  1.在原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培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型理念文化。

  2.培育科学效能、民主参与的管理文化,2023年完成各类新增、新修订制度、规定、方案的修订完善以及汇编成册工作。

  3.培育行为文明、严格自律的行为文化。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依托新建筑墙体、楼宇空间以及绿化场地,进一步提升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建设水平。

  4.培育理念先进、团结合作、敬业爱岗的教师文化,结合“诚信、爱心、责任感”三大主题教育,着力培养广大教职员工的合作、进取和负责担当精神。

  5.着力打造环境文化。完善校园硬件设施,美化校园每一个角落,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绿色学校。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协调、领导工作;召开教代会,完善工会监督机制组织推动实施;定期召开会议,解决重大问题,检查规划实施中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

  2.制度保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完善学校教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

  3.监督保障。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校、以法治教。加强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及监督保证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教代会、工会等组织在学校工作中各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