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的泰式风味,现在怎么样了?
据泰国国家旅游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一季度旅游业相关数据显示,1月1日至3月31日,泰国累计接待647万名外国游客,同比增长1199%,创收2562亿泰铢(约合人民币517亿元)。其中,赴泰外国游客数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中中国榜上有名。
不止旅游业,事实上,近两年泰餐在市场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泰国餐厅市场规模已达6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0%;去年五一期间,泰国菜搜索量同期增长303%,跃居异国风情餐饮首位。可见消费者对泰国文化、餐饮热情高涨。正因如此,泰式调料的应用与销量也随着泰国文化的渗透水涨船高。
“小火”加热的泰式餐饮
目前,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泰式调料包括冬阴功火锅底料、泰式甜辣酱、泰式酸辣汁。在京东购物平台搜索相应商品,销量靠前的商品评价量均达20万+,好评率在97%。那么,为何泰式调料能在国内受到如此追捧?
从市场来看,自疫情开始,出国受限,消费者转而在国内寻找异域美食。据业内专家指出,2020年后人们对异域菜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现在“异域菜”是一个新风口,以泰国菜为例,其热度已经保持了3年。在社交媒体上,以小红书为例,搜索“冬阴功”共有有44万+篇笔记,热度可见一斑。
在疫情期间,泰餐厅实现了“逆增长”。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餐饮整体开关店比值1.12,呈现小幅扩张。而泰餐整体的开关店比值都高于餐饮行业整体,甚至在2021年中达到1.5以上,扩张趋势更胜一筹。
到了后疫情时代,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泰国菜无疑也在进一步发展,以泰国菜为主题的活动频繁开展。比如4月23日在成都举办的“2023成都泰精选美食节”,该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加中国消费者对泰国美食文化的了解, 同时让更多中国消费者可以足不出国便能享受到正宗、实惠的泰国美食。
从消费层面来看,近些年来,餐饮消费分级,消费者的饮食需求逐渐多样化。其中,泰国菜爱好者日渐增多,据公开数据显示,47.7%网民喜欢泰国菜的酸辣口味,22.9%网民表示非常喜欢。实际上,泰国菜口味以酸、辣为主,与我国云南等地的饮食习惯相似,因此拥有较广的消费者基础。大众的消费趋势影响着企业对产品的研发迭代,正因泰式风味热潮,不少“泰式风味”出现在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产品中。比如冬阴功螺蛳粉、冬阴功味薯片、冬阴功味泡面、泰式酸辣柠檬鸡爪......
泰式风味调料也让众多企业纷纷入局。比如去年,拥有5783家门店的杨国福在上海南翔印象城开了泰式麻辣烫品牌--吗啦吗啦(Mala mala)。其招牌汤底包括冬阳功汤、泰鲜美花胶鸡汤、泰魔幻辣咖喱汤、泰胃你心酸罗勒酸汤等。还有天味食品,在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在新品方面,将更考虑年轻人需求,推出冬阴功泡汁、低油烟产品等,接下来会重点布局。
相信在未来,泰国菜仍将保持一定热度,泰式调味料的赛道或许也将涌入更多玩家。
纵观整个市场,泰国菜虽然正“小火”加热,逐渐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但和韩餐与日料相比,泰国菜的覆盖率还算“小众”。
与泰餐相同的是,日料中的细分种类:寿喜锅、烧鸟等,仅出现在一些大城市,在小城市几乎找不到影子。因此,日料与泰餐调味料市场一样得到了一些增长红利。在京东商城搜索“寿喜锅汁”,销量最好的商品评价量可达到50万+,好评率在99%。
除了覆盖率不高,泰餐近几年的创新并不多,但也尝试着玩出了些“新花样”,泰式调料也多了一些品类。泰餐对于国人来说并不是强刚需,也不是强势文化,小众必然得依赖大众才能活下来。因此有一些泰餐餐厅为了适应国人口味对冬阴功等经典泰菜做了改良,甚至加入了中餐食材去融合,中餐化的泰餐在今天并不少见,比如冬阴功火锅、泰式麻辣烫......
从泰式调料来看,除了最常见的泰式甜辣酱以外,泰式咖喱酱和泰式黑胡椒酱也打着“全能”“多场景应用”的旗帜进军市场。炒、蘸、拌,都能用上,不光满足厨房小白的需要,也从口味上满足年轻人追求丰富味觉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现目前,人均消费在50-150元的泰式大排档、泰式茶餐厅近年来正不断涌现,未来,“性价比高”“小而美”的泰式餐厅或将更有潜力成为主流。就发展趋势而言,泰式调料是一个新的赛道,但是,技术、时机、市场、供应链是泰式调料形成稳定的四大要素,目前尚不完善,需要更多的沉淀。
因此,边抓风口边夯基础,是泰式调料大众、主流化的必经之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