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知识重回大山成为一名建设者

  5月5日下午,在武汉理工大学读书的凉山学子安里散看到苏正民带着凉山学生做客长江日报直播间的直播后,骑着一辆共享单车就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赶。他说:“你问我为什么想见凉山学生们,我可能一时半会说不上来,心里的那股情感不能说是激动,更像是一种冲动。我一定要见见他们。”

  彝族少年安里散也来自凉山,目前在武汉理工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就读。在孩子们入住的酒店大堂,安里散和孩子们围坐一圈。他和孩子们并不相识,但在陌生的城市,孩子们见到安里散,就像见到了亲人。

  “我和你们拥有一样的童年”,安里散的父母没有上过一天学,靠干体力活抚养三兄弟。2021年夏,安里散以605分的成绩考入了重庆医科大学,但突遭家庭变故,作为家里长子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他决定不再攻读大学。

  后来,高中班主任得知安里散没有去大学报到,便四处帮他联系,一家米粉厂老板决定资助他重新高考。第二年,安里散来到了武汉理工大学。

  安里散问孩子们:“你们武汉之行有什么收获?”孩子们纷纷接话。安里散告诉他们:“不能白来一次武汉,这趟武汉之行要成为你们记忆深处的一股力量源泉。”

  “我们凉山的孩子一定要有走出大山的信念,要坚定地为自己谋一条出路。”安里散说,走出大山的我们,可以选择重回大山,但待我们重回时,是带着知识建设家乡。

  这场聊天持续到晚上9时,孩子们追着问安里散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真没想到,能在武汉见到凉山老乡。”在安里散身上,学生曲比依布似乎看到了可以复制的成长路径。曲比依布说:“只要我和安里散哥哥一样努力,我一定也可以走出大山,来到武汉。”记者张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