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妖怪:否定妖怪存在没用?那就给孩子读读中国妖怪故事吧

  

  我家双胞胎怕妖怪的时间不同、害怕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哥哥是2岁时,晚上上厕所一定要关上窗户,开始一直说是怕黑,后来才说出来(可能后来自己才想明白),是害怕黑暗中会窜出一只妖怪来。

  我想到是看的某部动画片中南瓜节那一集的阴影,多亏我一起看的,就能猜到。

  弟弟是3岁时,晚上看小灯怕墙上的影子,看到一块布盖着什么,总担心底下会跑出来什么。

  听弟弟平时说话,我明白弟弟是想象力太丰富了,所以分不清现实与梦境,现实与书里、动画片里的情景。

  

  儿童害怕的各种情况中,比较常见和多见的就是“害怕妖怪”了!

  那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什么解决方法吗?告诉孩子“没有妖怪”,孩子还是害怕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儿童害怕妖怪”这个话题。

  1孩子害怕妖怪,是正常的情感发育特点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告诉我们:3岁孩子的情感发育特点主要有3点。

  第一,将很多不熟悉的形象想象为“怪兽”。

  第二,将自己视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感情。

  第三,时常无法分清想象和现实。

  

  第一点和第三点,很好诠释了孩子为什么总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害怕”。

  孩子习惯去想象“怪兽”,然后又无法区分现实和想象,这时恐惧的等级就又上升了一个阶段。

  而在接下来的大概2年的时间里(3-4岁),孩子的世界中将充满着各种幻想和活灵活现的想象。

  4~5岁的孩子会在幼儿园里谈论“怪兽”,会跟人讲有“龙”帮他过马路,这些都是孩子们幻想生活的正常表现。

  孩子害怕,告诉孩子“妖怪是不存在”的,有用吗?

  

  2孩子害怕妖怪,单纯告诉孩子“妖怪不存在”可能没用

  人的认知水平会随着年龄、见识的增长慢慢提高,孩子再大些了,当然会意识到“妖怪是不存在的”。但2、3岁时这么告诉他们,有时候真没用。

  我家哥哥害怕黑暗的窗外会潜伏着一个妖怪,我带他回忆动画片剧情,回忆那一集最后发现不是妖怪,是肚子饿了的海豹在偷汪汪队的小鱼吃。

  哥哥好了几天,后来又坚信还是存在妖怪的。哪怕现在5岁多了,天太黑也会快速跑回家,因为他觉得“树丛里可能有妖怪”。

  

  我家弟弟呢?问题更难解决了。

  害怕影子,我就带他用手做手影游戏。害怕毛巾下盖着什么,就带他掀开看看。可他总能出现各种新的幻想与害怕的怪兽形象。

  

  3孩子害怕妖怪,就带孩子读读中国妖怪的故事吧

  我会陪孩子一起看奥特曼打怪兽的动画片,一起看钢铁侠系列电影,一起看一些他们选的有兴趣的妖魔鬼怪的书。

  但我发现,可能是缺乏文化的共鸣感,除了让孩子白天很兴奋,晚上还是偶尔会做噩梦会害怕。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所以这样说起来,中国的妖怪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后来我找到这本《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不止孩子喜欢,我都很爱看。

  

  

  如书名一样,这是一本为妖怪立传且画像的书,书中共收录了100个激发想象力的中国传统妖怪故事,100幅新国风的妖怪插画,在每个妖怪的名称下面也都贴心地注明了他们的出处。

  

  

  本书的作者张云嗜妖如命,却又胆小怕鬼,自号“搜神馆主”。他10年收集整理300多部传世经典,才编撰了这本书。

  

  看看书本的画风,这是我看到后考虑买来看看的第一点原因,能洗眼睛的那种美。

  

  

  

  

  裸脊锁线设计,可180度平摊,有舒适的阅读感。

  

  

  故事基本不长,分为动物、植物、器物、怪物四个篇章,亲子阅读时孩子也能听得懂。

  动物篇中的《螺女》(我们习惯叫“田螺姑娘”),植物篇中的柳树精、参翁、百花仙子,器物篇中各种日常生活物件演化来的妖怪,怪物篇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更多引射了复杂的人性。

  孩子看到善良、美好,看到羁绊与执念,看到不同面孔、不同身形下的或漂亮或邪恶的一面,似乎也能让成人真正明白“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带孩子阅读这些志怪故事时,也是带他去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与人性。不是常言道:“最可怕的,不是鬼神,而是人心”嘛!

  当孩子读到这些妖怪故事时,猛然间会发现许多妖怪其实还挺可爱的,他们有的知恩图报、有的可爱呆萌、有的重情重义;而我们要提防的是那些睚眦必报、暴戾恣睢的妖怪。

  阅读中,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无限的启迪,也为表达和写作奠定了基础。我们现在的新学科:人工智能、编程等等,最需要和缺乏的不也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最后的话

  小时候,我们也经常会被妖魔鬼怪的故事所吸引,它会成为记忆的一部分。《西游记》可能是四大名著中最被孩子喜爱的一本书。

  还记得我从外公的床底翻出一箱旧书时的欣喜:《聊斋志异》、《山海经》、《搜神记》,每一个故事似乎都在说妖怪,又没在说妖怪。不要让这些土生土长于中国的妖怪们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烟消云散”啊,他们也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却不被人们放在心上。《讲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妖怪故事》,买一本送给自己,让自己重新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回归童年时的想象,找到文化中的遗珠。

  买一本送给孩子,让他看一看文化的魅力有多强,去学会面对妖怪,不再害怕妖怪,去看一看妖怪姓是名谁,有着什么样的故事,长成什么样子,更是理解其中深奥的内涵和道理。

  《搜神记》中对妖怪有这样的定义:“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而在今天看,妖怪更是自带生活赠予人的“道理”和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