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好这7件事,孩子优秀且幸福
孩子,是父母行走在地上的心肝。为了孩子,每个父母都舍得投入,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可是,有些事,父母做得越多,孩子越不上进。比如,在生活自理方面,有些家长把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利于培养他的独立性。
有些事,父母如果舍得付出,孩子就会越优秀,比如以下这7件事:
1.陪伴孩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恋人来说是这样的,其实对孩子来说也一样。给孩子买东西,给他零花钱,不如花时间陪伴孩子,更让孩子开心。
小青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青对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从最开始的盼望父母回家,到后来父母回来,小青也觉得跟他们没话说,甚至在一起还觉得好尴尬。这中间,其实小青和父母都失去了很多。
可是,小青的父母一直觉得,自己在外打拼,也是为了孩子。但对小青来说,他情愿自己生活得更苦点,也不愿意父母缺席他的成长。
有父母高效陪伴的孩子,更幸福更快乐,他们也更自信,长大后成功的概率也更高。
2.好好爱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有人说,那是因为父母成长的脚步跟不上孩子的成长。确实有一部分父母,自从有了孩子,他们的世界里就只剩下孩子,而忘了自己。
其实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爱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所以,富养自己,投资自己,让自己不停地成长。孩子耳濡目染,也一定会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3.对孩子有耐心
每个小小的孩子,脑袋里都藏着10万个为什么。他们最喜欢问问题:妈妈,为什么天上有星星?妈妈,为什么小狗狗有尾巴而我没有?妈妈,为什么我们饿了要吃饭......
孩子天生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做父母的要有耐心对待孩子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寻找答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陈景润曾经说过,孩子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他能拆开玩具证明他有求知欲,能研究问题,当父母的要支持他才对。
4.夸奖孩子
一条几吨重的海豚,能跃出水面6、7米,是因为驯兽师不断地鼓励。海豚每跳一次,驯兽师就奖励它一条小鱼,就是这一条不起眼的小鱼,创造了这一奇迹。可见奖励的巨大魅力。
孩子也一样,他们每一个进步,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希望家长能看见,能得到家长的认同和鼓励,这是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可是有些家长,不喜欢表扬孩子,生怕孩子会骄傲。当孩子拿着90多分的成绩向他们汇报时,他们会冷冷地说:“考90多分有什么了不起,还有考满分的呢。”
当孩子画好了一幅画、弹好了一支曲子,骄傲地向父母展示时,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夸奖,反而是一盆冷水时,慢慢地,孩子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鼓励对孩子来说,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所以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这样孩子就能越来越自信,越有动力勇往直前。
5.让孩子动手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小时候吃了苦,就不想再让孩子吃苦。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动手。甚至有父母直接对孩子说:“你只管努力学习,其他什么你都不要管。”
结果孩子就算考上了大学,可是还需要父母陪读,因为他没有自理能力,有的甚至连一个鸡蛋都不知怎么剥?那天看到一个新闻,一个16岁女孩,还要父母喂饭,而她四肢健全,没有任何身体问题。
舍不得用孩子,不让孩子动手,凡事父母包办代替,孩子不但失去了自理能力,而且还容易养成不懂感恩、自私自利的人,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别谈成功了。
6.学会放手
想要孩子独立、负责任,家长就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去犯错,孩子才能真正长大。
有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走弯路,怕他们犯错误,所以事事想控制孩子,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安排。殊不知,家长越这样,孩子越叛逆。没有人愿意总按别人的安排生活。
犯错是学习的好机会。在错误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在错误中成长。有些路,让孩子去走,因为他的人生,没有人能替代他去过。
7.说出你的爱
《人生海海》中有一句这样的话:爱人是一种像体力一样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在这方面肌肉萎缩。
我们中国人,很多都很含蓄,不善于表达。可是,语言是有温度有力量的。当你每天在孩子临睡前,跟他说:“宝贝,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在孩子醒来的每个早晨,跟她说:“有你这样的孩子,我真幸福。”
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温柔善良的孩子,也一定是积极乐观的孩子。
做父母,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这7件事上,父母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做,孩子一定优秀且幸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