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小小民乐家?南明区中小学生第二届艺术节器乐比赛奏响校园好声音

  琵琶声声,古筝悠悠,笛乐飞扬……4月26日,由南明区教育局主办,南明区少年宫、南明区华附初级中学承办的“童心跟党走 一心向未来”南明区中小学生第二届艺术节器乐比赛民乐类决赛在南明区华附初级中学精彩上演。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各种器乐汇聚一堂,动人乐声此起彼伏。气势磅礴的扬琴重奏《赛马》,悠扬婉转的箜篌独奏《茉莉花》,热情奔放的竹笛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现场,扬琴清脆悠扬,古筝悠远素雅,琵琶高亢激昂,阵阵弦音悦耳。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经过激烈角逐与评比,最终共评出民乐合奏小学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民乐独奏小学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民乐中学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通过这次比赛,感受到了更多民族音乐的魅力。”贵阳市南明区苗苗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唐欣怡是第一次参加比赛。读二年级时,对古筝颇感兴趣的她在看到学校古筝团招募时便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在课后学习古筝。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南明区苗苗实验学校稳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丰富学生文化艺术生活。”作为贵阳市最早一批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公办实验小学,南明区苗苗实验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何松林介绍,学校不断优化艺术课程特色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本次参加比赛的学生都来自学校的民乐团。”南明区新华路小学(甲秀小学三校区)副校长邓小玲介绍,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优化课后服务效果,南明区新华路小学(甲秀小学三校区)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学校课程资源,组建了民乐团、书法社、国学社等丰富多彩的社团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浸润、学习、体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比赛现场

  比赛现场

  “通过艺术节的形式展示南明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引领广大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贵阳市南明区少年宫主任邓勇介绍,为加强学校文化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双减”工作落实,擦亮“学在南明”品牌,南明区中小学生第二届艺术节将开展器乐、舞蹈、戏剧类、书法、绘画、摄影、“班班有歌声”、语言类等一系列比赛活动,丰富南明区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展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颁奖现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肖知潞

  编辑 潘国虎

  二审 任伟

  三审 李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