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甲午战争是一场人祸

  原标题:随笔甲午战争是一场人祸

  甲午战争是一场人祸

  严圣华||湖北

  4月17日,在日历上就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是,翻开中国历史,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最沉痛的日子。就在128年前1895年的4月17日,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与之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华民族迎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的程度,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在当时中国人的眼里,日本还只是一股摆不上桌面的倭寇而已。可是,就是那场战争,从1894年的7月25日开始,不出数周,我北洋舰队就全军覆没,彻底失败。从此,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失去了话语权,日本象一条恶犬咬上中国以后,那八国联军也闻到了血腥味,都向中国扑来,中国也就进入了一个最惨痛的时代。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是海战,从当时中国海军的装备水平来看,中国当时可在世界上都是领先水平的。我们拥有装甲14英寸,配备有12英寸巨炮的7000吨主力舰两艘,各式巡洋舰、鱼雷艇数十艘。按当时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大清帝国这支海上武装,居世界海军第八位,日本仅仅居于第16位,两者之间的装备实力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可是,中国还是败了。

  中国当时海军的装备数量、吨位较大,但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舰艇的速度均在时速14.5海里以内。为了解决海军的速度问题,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计划到欧洲购买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时速可达23海里的4000吨级巡洋舰,后来,不料计划用来购买军舰的钱被挪作了他用,拿去为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去了。更为难受的是,那艘被中国人退订的顶配巡洋舰,转被日本捡便宜买去,成了日本海军的“吉野”号。日本当时购买军舰也差钱,可他们的明治皇娘却把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也就是那个“吉野”号,在后来的甲午海战中,以他为主力,将中国海军打得一败涂地。

  在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海军也曾到日本等周边国家巡访、示威。在访问日本时,日本的海军军官看到中国的军舰炮管上还晾晒着士兵的衣服,当时,就觉得中国的海军肯定没有战斗力。其实,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的主要指挥官伊东祐亨、东乡平八郞都是中国的严复、刘步蟾在英国海校的同学。

  战争的胜负早已落定,时间也过去了100多年,在又一个4月17日到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不能忘记,装备、技术是一个方面,人总是决定的因素!时间在前进,世界却依然还是那副模样。当年的八国联军也罢,如今的北约也好,周边的邻国还是那几个,把时间跨度放长一点看,他们的嘴脸就没有变过。他们一直就是那么一副本性:滥用暴力,追求暴利,不择手段,绝情寡义!

  我们还是不能忘记,甲午战争其实是一场人祸!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严圣华,湖北荆州人,从军20年后退役,现定居于武汉。专注于金融投资、研究。业余时间爱好阅读、思考,所写文章散发于期货日报、新浪财经等媒体。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