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宝钗是否会对情敌黛玉进行伤害?第三十五回她已表明了态度
原标题:宝钗是否会对情敌黛玉进行伤害?第三十五回她已表明了态度
金陵十二钗中,每人都有独立的判词,只有黛玉和宝钗被置于同一判词,注定了两人将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
黛玉有咏絮之才,超逸绝伦,气质风流,宝钗具停机之德,娴雅沉着,通达颖悟。各有所长,似乎不该比较,可因为两人各为“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当事人,作为情敌,自然是逃脱不了的了。
黛玉来贾府最早,进府时因得贾母的宠爱,其衣食住行皆与宝玉同类,为贾府三春所不及。宝黛两人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感情与日俱增,惺惺相惜,堪谓青梅竹马。
薛家进府后,“金玉良缘”也弥漫开来,宝黛爱情开始面临疾风骤雨。而宝钗即便有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远大抱负,在薛家生意凋敝,亟需贾府势力重振旗鼓的情况下,只能牺牲自己,一心钻研如何促成“金玉良缘”,当然,宝钗后来在日久相处中对宝玉动了少女情思,这也是后话了。
如此,黛玉与宝钗便成了情敌关系,都说情敌见面分外眼红,那么,素日行为豁达,有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的宝钗,在面对这个情敌时,有没有过要伤害她的意思呢?其实在第三十五回,一个很小的细节便很能说明,宝钗的潜意识里,势必将黛玉贬损到底。
宝玉被打后,众人前往怡红院探视,期间袭人趁机让宝钗露了一回脸,让宝玉赶紧求宝钗,请莺儿帮忙打个络子,宝钗应了。
莺儿在宝玉床前趁着打络子的空档再次狠命推销她家的小姐“不为人知的好处”,细细想来很有意味,作者将第八回和第三十五回分别取名“巧合认通灵”,“巧结梅花烙”,都与莺儿有关,从主动挑起“金玉良缘”的话题到细数宝钗的各种好处,这个丫头,分明是红娘附体,莫名再想起贾母的“掰谎记”,不禁哑然。在莺儿与宝玉说到宝姑娘那不为人知的好处时,宝钗很“巧合”的也进来了。
听到宝玉要打络子系汗巾子的打算,宝钗当下就否了,认为“不如结个络子把玉络上”,可见宝钗对宝玉的那块通灵玉,真真到了“心中藏之,何日忘之”的地步了。并进行了一番络子的材料和颜色分析:
“若用鸦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宝玉的玉,在宝钗的一阵分析下,最终决定用金线来配才最好看,而这金线意味着什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宝钗是要紧紧系住宝玉这块玉了。而更值得玩味的是宝钗做决定前的一番分析。
鸦色,是接近黑色的一种青黑颜色,亦谓黛色,这黛指的是谁?不言而喻。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宝钗潜意识里对黛玉是敌视的,故而最开始就将黛玉否了。而那黄色更是有趣,遥想当日元春省亲,宝钗曾一脸羡慕的向宝玉道“那上面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这黄色果真不起眼?不过是在宝钗看来,一切颜色都得为自己的“金”色让路罢了。
那么,潜意识里敌视黛玉的宝钗有没有做出过贬损伤害黛玉的事情呢?这是毋庸置疑的。先说最容易被读者忽略的一处:
在第二十八回,众人在王夫人屋里侯饭,王夫人主动问起林黛玉的病情,引发了几个人的眉毛官司,闹到最后,黛玉生了宝玉的气。丫头来叫去吃饭时,黛玉不等宝玉便赌气先走了,宝玉便称要和王夫人吃斋,宝钗这时笑道:
“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姑娘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
此时王夫人在场,宝钗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林妹妹平日里就这么小性儿的,动不动就恼,把宝兄弟都制住了,更重要的是,以此衬托自己的大度宽容。试想王夫人原本就对黛玉无感,宝钗却有意无意的植入黛玉的各种不是,怎能怪王夫人对黛玉越发讨厌呢?如果宝钗仅仅想劝下宝玉,大可私下悄悄的说,而不是很刻意的当着王夫人面说,宝钗素日在王夫人面前如何有意无意的贬损黛玉,于斯可窥一般。
当然,最明显的莫过于滴翠亭事件了。
无论怎么解释,宝钗在滴翠亭的所作所为,明显陷害黛玉无疑。有的人认为,既然黛玉不为此事受害,就算不得嫁祸,实为强词夺理!先不说林红玉成了凤姐的左膀右臂,是否在后面对宝黛爱情有所阻碍。单单宝钗的动机就不纯,即便黛玉不被其所牵连,那也是“害人未遂”的性质。宝钗在认为林红玉是个“刁钻古怪,眼大心空”的丫头,可能会“狗急跳墙”惹祸上身的情况下,首先就将黛玉推出来,这不是潜意识里要构陷黛玉,又能是什么呢?
故而,无论宝姑娘再怎么表现得随和豁达,藏愚守拙,在面对情敌黛玉时,潜意识里是想着要构陷和贬损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