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石头记》第25回5:解密“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红楼正史》第175篇
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甲戌(庚辰、蒙府、戚序)夹批:石皆能迷,可知其害不小。观者着眼,方可读《石头记》。】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
“石”就是《石头记》;“持颂”指“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隐寓和尚脂砚斋(曹頫)重著《石头记》。1725年,江宁织造曹頫“凡心偶炽”著书《石头记》,又名《风月宝鉴》。1745年曹雪芹以《石头记》为蓝本著书《红楼梦》。1748年曹頫出家扬州栖灵寺,曹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1754年(甲戌)《红楼梦》被毁,曹頫在栖灵寺重著《石头记》,历时十年,方撰成今天的不朽名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是《石头记》的一次重生。
作者深意:曹雪芹著书《红楼梦》,混淆是非,误入儿女淫情、声色货利的魔道,玷污了《红楼梦》的伟大。曹頫重著《石头记》,端正立场,补偏救弊,警醒梦中人。“逢五鬼”“遇双真”寓曹頫出家、曹家之败、重著《石头记》。
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庚辰侧批: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
“青埂峰一别”指第一回“僧道送玉”,即“甄宝玉送玉”,映射1745年曹頫送《石头记》给曹雪芹。“展眼已过十三载”:1、十三年后是1758年,即己卯本《石头记》成书的前一年。2、映射十三皇子允祥。允祥是《石头记》的幕后老板。3、指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4、曹頫生于1696年五月初三日,1708年曹頫十三岁。可是本回历史时间为1711年五月初四日,数不对。没错,前文脂批【甲戌眉批:日费香油四十八斤,每月油二百五十余斤,合钱三百余串。】这个数本来也不对。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甲戌(蒙府)侧批:无百年的筵席。】
冤孽偿清好散场!【甲戌侧批:三次锻炼,焉得不成佛作祖?】
“粉渍”射覆第五回,宝玉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新诗,无所不有,更喜窗下亦有唾绒,奁间时渍粉污。“脂痕”射覆脂砚斋及其脂批;“栊”射覆栊翠庵。1711年五月初二日,林黛玉(柳五儿)被软禁栊翠庵一夜。“鸳鸯”1、射覆金鸳鸯,映射林红玉。2、指秦可卿贾琏、林黛玉贾宝玉、林红玉曹雪芹等迷情孽恋。
“百年的筵席”射覆第二十五回,林红玉道:“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第七十二回,司棋道:“我若死了时,变驴变狗报答你。再俗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再过三二年,咱们都是要离这里的。”司棋就是林红玉。“百年”指1648年曹振彦(荣国公贾源)建功立业,至1748年曹頫(贾宝玉)家败出家。
“三次锻炼”:1、指1725年-1727年,曹頫初著《石头记》。1745年-1754年,曹雪芹著书《红楼梦》。1754-1764年,曹頫重著《石头记》。《石头记》经过三次“持颂锻炼”终于成为不朽名著。2、寓曹頫经历的三次劫难:1711年五月被伯父打断双腿。1727年除夕获罪抄家。1748年腊月被迫出家栖灵寺。
僧、道将“通灵宝玉”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庚辰侧批:是要紧语,是不可不写之套语。】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说着回头便走了。【庚辰眉批: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壬午孟夏,雨窗。】
“通灵宝玉”就是《石头记》。《石头记》要远离“声色货利”,方能保持它的伟大;“阴人”指林红玉,即偷书焚书的萧芳。伏脉下回宝玉病愈,林红玉未得封赏;“三十三日之后”:1、指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作者深意:贾宝玉挺过“第三十三回”,到了“第三十四回”就没事了。2、1708年九月初四日,皇太子允礽第一次被废,后圈禁在咸安宫。从九月十八日(辛卯)允礽进入咸安宫到十月二十三日(乙丑)第一次走出咸安宫(康熙召见废太子),时间“三十四”天。作者或有意,或巧合。
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甲戌(庚辰)侧批:能领持诵,故如此灵效。】说腹中饥饿。贾母、王夫人如得了珍宝一般,【甲戌(庚辰)侧批:昊天罔极之恩如何报得?哭杀幼而丧亲者。】
“腹中饥饿”射覆“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寓宝玉破落出家,敝衣乞食。“哭杀幼而丧亲者”,曹頫(脂砚斋)1708年二月丧父,1712年十月丧母。1715年正月,江宁织造曹颙遇害,这年五月,儿子曹雪芹降生。
【甲戌(庚辰)眉批: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丁亥夏,畸笏叟。)】
批书人畸笏叟深意:1、僧道“持颂通灵玉”,遥对第二十一回宝玉续《庄子》,映射曹頫重著《石头记》。2、《石头记》原作者系曹頫。1745年曹雪芹以此著书《红楼梦》。1754年曹頫又删改《红楼梦》,重著《石头记》,方能“通灵”。“物各有所主”。
“玉兄‘悬崖撒手’”指书第一回,甄士隐毁家败业,破落出家。映射1748年秋,曹頫“悬崖撒手”,出家五台山显通寺。这年腊月,又在扬州栖灵寺二次出家。分析畸批,畸笏叟似乎知道些真相,又似乎并不完全了解内幕。又或者另有隐意。总之,畸笏叟不是“真糊涂”,就是“装糊涂”。
李宫裁并贾府三艳、薛宝钗、林黛玉、平儿、袭人等在外间听信息。闻得吃了米汤,省了人事,别人未开口,林黛玉先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甲戌(庚辰)侧批:针对得病时那一声。】
“李宫裁”名字出现,隐寓死亡。“贾府三艳”:贾迎春,历史原型曹寅次女。1710年五月贪夫棒,被虐待而死。贾探春,历史原型曹宣庶女。1711年五月初三日,被皇子退婚,含耻自尽。贾惜春,就是贾宝玉。惜春出家就是宝玉出家;“米汤”射覆《一捧雪》中的汤勤,映射忘恩负义的曹雪芹;“阿弥陀佛”伏宝玉出家。“三春去后诸芳尽”“开到荼靡花事了”。
宝钗笑道:“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庚辰侧批:这一句作正意看,余皆雅谑,但此一谑实颦儿半部之谑。】又要讲经说法,又要普渡众生;这如今宝玉,凤姐姐病了,又烧香还愿,赐福消灾;今才好些,又管林姑娘的姻缘了。你说忙的可笑不可笑。”
薛宝钗之谑射覆“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这是导致贾宝玉情极出家的直接原因。“林姑娘的姻缘”映射林黛玉和林红玉的婚姻悲剧。
林黛玉不觉的红了脸,啐了一口道:“你们这起人不是好人,不知怎么死!再不跟着好人学,只跟着凤姐贫嘴烂舌的学。”
“凤姐贫嘴烂舌”射覆前文,贾母大骂赵姨娘:“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魇魔法”的赵姨娘就是阴狠毒辣的王熙凤。
【甲戌:灯油引大光明普照菩萨,大光明普照菩萨引五鬼魇魔法是一线贯成。】
“灯油”射覆林红玉。“引大光明普照菩萨”寓宝玉出家。1748年,林红玉劈腿曹雪芹,薛宝钗借词含讽谏,是宝玉出家的真正原因;“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种穷鬼。《石头记》耗尽了曹頫万贯家财,离间了曹頫的贤妻美妾,穷尽了曹頫聪明才智,枯竭了曹頫心力生命。“五鬼魇魔法”寓曹家之败,曹頫之殇。
【甲戌:通灵玉除邪,全部只此一见,却又不灵,遇癞和尚、跛道人一点方灵应矣。写利欲之害如此。】
所谓“物各有所主”,曹雪芹心怀邪祟之念,著书《红楼梦》。曹頫“持颂”之后《红楼梦》方可“通灵”。
【庚辰:此回书因才干乖觉太露,引出事来,作者婆心为世之乖觉人为鉴。】
批书人深意:本回因凤姐多嘴多舌,才干乖觉太露,引出事来,作者婆心,为世之凤姐同类人为鉴。
【蒙府(戚序)总评:欲深魔重复何疑,苦海冤河解者谁?结不休时冤日盛,井天甚小性难移。】
遥对第三回,【蒙批人: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所余之石岂非离恨石乎。而绛珠之泪偏不因离恨而落,为惜其石而落。可见惜其石必惜其人,其人不自惜,而知己能不千方百计为之惜乎?所以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蒙批人:作者坐井观天,埋天怨地,仇恨深重,本性难移,不能自省,死不瞑目。
未完待续。
注:“射覆”,可理解为照应、关联。读石门的文章,建议先了解:《石头记》的著书笔法。否则,红友很难理解《红楼正史》文字。我是为您讲历史的石门,每天一文,明日不见不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