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优化提升六大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蓝谷新城

  大众网记者 万嵩 通讯员 刘佳文 青岛报道

  2023年,青岛蓝谷按照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以“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作为推动全年工作的重要抓手,优化提升“六大环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蓝谷新城。

  

  优化提升政策环境 服务环境 打造创新创业高地企业成本洼地

  青岛蓝谷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惠企政策,修订推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真管用”的政策举措,狠抓政策兑现落地。

  青岛蓝谷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承接市区两级赋权清单,推进审批事项闭环办理。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培育、跟踪成长、全力护航”的培养模式,构建企业梯次培育机制;组建企业服务中心,开展百人包联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坚持“有事必应、无事不扰”,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十个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行,持续推进企业、基金、高校院所三大联盟建设,通过蓝谷产业引导基金、成果转化基金,赋能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创新型企业孵化,打造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生态;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为契机,摸清底数、分析优势、找准短板,全力抓好经济运行预测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优化提升要素环境 市场环境 建设国内一流海洋经济示范区

  青岛蓝谷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变项目选地为地选项目,大力提升全要素供给能力,坚决打通各种堵点难点,为优质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青岛蓝谷全面落实深化市场准入改革部署,坚持“非禁即入”,向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开放场景资源,提升市场开放透明度;坚持成果转化与招商引资一体化推进,搭建实验室——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周期载体平台,按照“八个一”原则加快“4+3”产业园区和城市更新板块建设,推动海洋生物产业园一期交付、二期竣工,完成11项园区基础配套工程,国家药监局海洋中药实验室、华赛伯曼、英赛特、招金膜天、千里新材一期入住运行;启动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温泉)一期、海洋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鳌山卫)华芯威、中电建蓝谷研究院、水下机器人开工;围绕“3+2”产业体系,紧紧依靠崂山实验室平台效应,不求大而全、瞄准“高精尖”,以填补国内空白、解决卡脖子技术、经略海洋三个价值维度,实施对头部企业、龙头项目、上市公司的靶向招引;依托国实集团、海检集团、中科海讯、鹏博士等龙头链主企业,带动上中下游配套企业集聚。

  此外,青岛蓝谷还持续推进养殖工船、智能航运等国家级试点任务、制定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时间表、路线图,督考联动,一旬一调度、半月一观摩,进现场、解难题,擂台比武、亮绩赛绩。

  

  优化提升法治环境 人文环境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蓝谷新城

  青岛蓝谷牢固树立依法办事理念,强化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蓝谷人才之家,成立海洋人才联盟,争创青岛市“唯才唯青岛·红色家园”样板工程,高质量做好人才引育服务;落实《青岛蓝谷服务企业家六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增强广大企业家的获得感、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办好“2023年青岛蓝谷七项民生实事”,集中突破教育、医疗、商贸等服务短板,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便利化程度,变城市里建公园为公园里建城市,发挥蓝谷山海滩泉岛湾天然禀赋,打造最美海岸,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市民共享蓝谷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