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班列十周年丨强枢纽: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再过几天,成都国际班列开行就满十周年啦!

  2013年4月26日,首趟班列从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远赴9826公里之外的波兰罗兹,从此打开了成都眺望世界的“第二只眼”。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突破2.2万列。

  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年来,成都国际班列开创了陆路运输新篇章,搭建起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也让青白江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陆港主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历史性转变。

  十年奋进路,砥砺新征程。成都国际班列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十年来国际班列的不凡足迹,以及带来的历史新机遇。

  强枢纽:

  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为内陆开放高地

  交通枢纽,是国家或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网络运输线路的交汇点,共同承担着枢纽所在区域的直通作业、中转作业、枢纽作业以及城市对外交通的相关作业等功能。

  作为成都中欧班列的始发地,近年来,青白江区主动服务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循环”新发展理念等国家战略,加快打造以中欧班列为主,中老班列、中越班列为辅的陆海联动、四向拓展、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持续做优做强陆港主枢纽。

  做优做强陆港主枢纽

  赢得多个国家级名片

  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集装箱整齐排列,龙门吊正有序开展作业,一趟趟国际班列从站内缓缓驶出,奔向世界各地。火车司机杨勇,正驾驶和谐号内燃机车,送走出港的货物。

  

  成都国际铁路港

  2010年建成投运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位于宝成、成渝、成昆、达成四条铁路干线交会处,是铁道部规划建设的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也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每天到达和发出的车辆,一直在不断增多。”杨勇直言,中心站吞吐量多年全国领先。

  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由专用箱区、国际箱区、综合服务区等区域组成,是西南地区的铁路集装箱物流中枢。中心站与广州、上海、北京、郑州、西安、武汉、昆明、重庆等铁路枢纽城市实现对接,每天开行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集装箱直达班列。“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大宗货物都将通过这个窗口运往国内外。”杨勇说。

  2013年4月26日,首列通往欧洲的蓉欧快铁(成都中欧班列的前身)从这里发出,作为实施国家向西开放战略的物流新通道,这条“钢铁长龙”彻底改变了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也改变了四川对外开放格局,成为成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阵地。

  

  2021年1月1日,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签订合作协议,中欧班列(成渝)第一趟列车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

  基于班列的出色表现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的快速推进,目前,青白江已获批拥有国家级经开区、自贸区、综保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等多张国家金字名片,为城市转型发展赋予了强大动能,青白江也被赋予新的国家使命——建设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和对外开放高地。

  建设多个高能级平放平台

  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经济重要承载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不仅拥有功能齐备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港区内的成都铁路口岸更是具有竞争力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目前,已具备整车、肉类、粮食等口岸功能,并相继开通上述业务。

  也正因此,青白江具有从国内、国际吸纳顶级产业的底气。以“1+3+N”铁路物流货运枢纽功能为依托,高质量运行铁路口岸、综保区等海关监管场所,积极发挥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共享中心、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中心、境外运控中心、海外仓等平台优势,实现区域集疏能力的全面提升。

  

  亚蓉欧国家(商品)馆

  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包袋、哈萨克斯坦的小吃……在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内,消费者正在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打造的亚蓉欧国家(商品)馆以欧亚经贸往来为基础,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展销、体验及文化交流的开放型双向交流平台。

  在亚蓉欧国家(商品馆)的对面,一个更大规模的交易和展销中心——“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在加快建中。

  “项目将打造‘一带一路’沿线与枢纽经济相配套,与综合保税区相结合的前店后仓、贸易展销、文化交流的综合交易平台;集交互性、多元性、生态性为一体标志性展销中心和贸易新名片。”项目负责人张仕江表示。

  

  “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项目效果图

  目前,一期已经建成投运的综合贸易产业园聚焦国际货代及中介服务、供应链金融、平台经济(电子商务)、信息集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国际供应链企业集聚平台和国际贸易专业服务平台。已签约入驻亚马逊、58企服、京东国际、顺丰、中国物流集团、厦门象屿、韩国格罗唯视、蓝色方略、司凯奇、米仓供应链等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

  

  已建成的国际贸易产业园

  成都国际铁路港聚焦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正依托链接全球的亚蓉欧陆海联运战略大道通,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经济重要承载区。

  用好用活国家“试验田”

  陆港主枢纽因改革创新而活力满满

  无论是制定专列还是自贸一体化,无论是“一单制”还是欧洲通,以及后来的铁路快通、国际陆港智慧平台应用等举措,无不折射出近年来青白江在“强枢纽”上所做的努力。

  

  成都首票中欧班列“铁路快通+进口直提”货物

  犹记得,2018年3月,成都中欧班列第一列俄罗斯木材定制化班列开行,针对此线路,成都国际铁路港创新推出“运贸一体化”营销方式,还设计了木材、整车等运贸一体化定制班列产品,在助力“四川造”整车、服装、鞋帽、汽车零部件、小家电等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同时,也把俄罗斯的木材、纸制品、糖果、纸浆等货物运入中国。

  2021年12月12日,一列满载木料的中欧班列通过“快通模式”,经新疆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入境后运抵成都,由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办理通关监管手续后快速放行。这批货物的顺利通关,标志着“铁路快通”业务模式正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落地。

  之后,此模式也被应用于中老国际班列,该模式减少了进口货物在港区重复装卸、运输和堆存等环节,节省了在港区的运输、装卸成本,大幅缩短港区作业时间。随着“铁路快通”+“进口直提”等业务模式的应用,为成都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开行注入了更强动力。

  2022年5月31日,成都中欧班列南通道“欧洲通”公共班列首发,是以“枢纽对枢纽”的开行组织方式进行集结分拨,可辐射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波兰、德国等东、中欧国家和地区。

  

  中欧班列南通道“欧洲通”公共班列首发

  “成都中欧班列素来以时效快、班次多、站点丰富而领先全国,一直是我们的首选合作平台,全新线路的开行,站点更加丰富,覆盖了以往中线无法到达的站点如波季、土耳其、罗马尼亚,以及增加了波季向欧洲内陆继续分拨的途径。”四川长虹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山表示。

  3月29日,一列满载50柜进口氯化钾的中欧班列抵达成都国际铁路港。班列从俄罗斯始发,首次以“通关一体化”方式在内陆综合保税区完成货物报关、关税缴纳、实货放行,为进出口货物运输通关改革提供了新样本。

  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年开行量超4000列,有力服务了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为全面构建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提供了强大开放动能。

  来源/成都青白江

  原标题:《成都国际班列十周年丨强枢纽: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中成为内陆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