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行你来讲”,教研员到校听课,老师精心准备却被骂得狗血喷头

  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怕遇到淘气的学生,也不怕遇到难缠的家长,更不怕课时量大、批改作业辛苦,最头疼的反而是准备公开课。有些公开课,老师讲得再好也没有半点好处,反而容易挨骂。

  所谓公开课,就是老师的授课对象不止是学生,还有校领导、学校的其他老师、以及教研员。公开课的教学质量不再是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而是各位领导和教研员直接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分数。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生听课更在乎课程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主要是能不能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提高自己的成绩。对课本和教学大纲更了如指掌的教研员听过课后,会给出更多改进的意见,用来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不过有些教研员的做法,很难服众。

  

  教师准备一堂公开课,短则几个星期,长则几个月。从备课、设计学案、制作课件和教具,再到试讲、磨课,老师们身心俱疲,甚至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要是为了评优、评职称等对提升薪资待遇有帮助,老师们也算有动力,可是有些公开课哪个老师都不愿意讲。

  

  山东一位高中老师在网上吐槽,每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市教科院的教研员都会到学校里听公开课。一般这类公开课都会派出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经过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打磨,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几乎可以代表学校的最高水平。

  

  按理说,教研员对课本和教学大纲、考纲的熟悉程度要高于一线教师。他们可以从自己专业角度指出老师在公开课中暴露出的优势和短板,然后指出下一轮总复习的方向和建议,这对提升老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复习质量都有好处。

  

  没想到今年教研员的做法不同以往,在评课阶段丝毫没有给校领导和老师留面子,把公开课数落得一文不值,老师也被骂得狗血喷头。好在没有学生在场,否则很难想象平时德高望重的老师也会有今天。

  

  全校老师都很同情上公开课的老师,对教研员的做法产生质疑,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懂教学。他们把老师数落得一无是处,那换他们来讲这堂课,一定会比老师优秀十倍百倍吗?有教师在网上呼吁教研员“你行你上来讲”,不会讲就要尊重一线老师的劳动成果。

  

  笔者犹记得,初中数学老师常常在讲解试卷时,对教研员赞不绝口。看似普通的一道小题,却能综合考察学生多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时候期中或期末考试题难度偏大,学生对试卷不满,任课老师在和教研员沟通过后,都会带着服气的表情回来安慰学生。

  

  以前的教研员多数是一线教师出身,教学经验丰富又掌握丰富的教学理念。既能给学生出题,又能给老师答疑解惑,算是老师中的老师,可是现在的教研员不同了。

  

  有些教研员资历比较浅,自己可能都没教过几届学生,更没有什么带班经验。有的教研员,学历很高但是经验很少,他们给教师的建议完全是纸上谈兵,更像是外行人领导内行人,难怪一线教师表示不服气。

  

  有些教研员上的示范课不忍直视,别说教学质量一般,就连基本的上课节奏和时间都掌握不好。教研员与其坐在下面批评教师,不如自己去亲自示范一下,言传不如身教,对提高教学能力树立威信都有好处。

  

  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分工不同,如同教练和运动员。若是考察理论知识和战略方针,后者不如前者,但要是同场竞技前者远不如后者。要想获得一线教师的信服,就要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批判和否定,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一位老校长的做法就颇值得赞叹,他自己虽然不擅长一线教学,但是他的教育理念是其他教师无法企及的。每次评课阶段,都能委婉地点出老师存在的问题,既不伤面子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才是教师准备公开课的目的所在。

  

  尊师重教,不是只有学生和家长要尊重一线教师,校领导和教育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应该从实际出发,一切努力都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为前提,不要以教育为名折腾一线教师。没必要的会议和公开课尽量取消,把老师的时间还给学生方为上策。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教研员需要会讲课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每周创作进行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