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里欢乐多!
瓦日铁路沿线的职工笑了。远处万吨“巨龙”呼啸而过,工区内花红柳绿鸟语人欢;房间内家具备品整齐划一,活动室运动场动静有序,食堂操作间设备齐全……在这和谐美丽的工区,人们安心工作、快乐生活,为瓦日铁路的安全畅通保驾护航。
瓦日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按30吨轴重标准建设的重载铁路,在国家西煤东运战略中地位举足轻重。2022年,瓦日线年运量达1.03亿吨,成为我国东西部又一条年运量过亿吨的能源通道。
在集团公司管内,安阳综合段干部职工承担着瓦日铁路的养护和运营任务。2022年,瓦日线“三线”建设被列入集团公司“十件实事”并着力推进,进一步改善沿线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现在不仅宿舍的淋浴间里24小时供应热水,就连洗衣机、晾衣房也实现了衣物分开、男女分开。”近日,记者一行刚来到瓦日线红旗渠车间,青工崔萌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献宝”,言语间掩饰不住喜悦与自豪。
红旗渠车间是安阳综合段管内瓦日线上的一个综合性车间,管辖红旗渠、水冶南、鹤壁时丰3个站区及所属的8个工区。此次瓦日线“三线”建设,红旗渠车间及所属站区、工区就包含其中。
推进瓦日线“三线”建设,集团公司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卫生、美观的原则。按照标准规范、整体设计、统一规划、资金同步、统筹推进、全面达标的思路,在红旗渠站区率先集中打造了“六小”样板间,即小食堂、小宿舍、小浴室、小活动室、小洗衣间、小卫生样板间,让“三线”建设学有标准、对有样板。所以,记者一行特意选择先到这里看看。
绿意盈盈的庭院,粉刷一新的职工宿舍楼外墙,房间里整齐划一的家具、印有“安”“合”文化标志的床上用品……在崔萌的宿舍,记者被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所吸引。红旗渠车间党总支书记汪伟民说,这幅作品出自该车间职工王雪光之手。
王雪光是红旗渠车间水冶南电务维修工区副工长,平时酷爱书法,以前只有休息在家的时候才能练练书法。“三线”建设现场条件改善后,王雪光在工区活动室里就能挥毫泼墨。
“车间里有好几名书法爱好者,以前没有地方‘比试’,现在好了,我们经常能在车间的活动室里切磋技艺,职工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王雪光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毛笔一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在距离红旗渠车间90余公里远的汤阴东车间,职工们也感受到了“三线”建设带来的变化。
“刚到这里时总想着回家,现在到家老想着这儿。我们在这吃得好、住得好、用得好,工作之余还可以和大家一起打篮球。这日子在市里哪找去,哈哈……”职工卢少凡激动地对记者说。
在“三线”建设中,集团公司结合安阳综合段的意见建议,对汤阴东车间院内空地进行了规划,在西北角建成了一处标准化塑胶篮球场。现在工作之余,职工们运动的多了,躺着看手机的少了,生活方式越来越健康。
在按照样板间打造标准化宿舍的基础上,汤阴东车间还将楼内2至5层空余出来的房间合理利用,打造出台球室、减压室、唱吧等职工休闲娱乐场所。
“我们的职工活动室每天下午6点以后开放,不仅让工作了一天的职工有一个可以放松、聊天、活动的地方,还能让家在外地的职工在下班后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汤阴东车间记工员丁海峰说。
“三线”建设重点在建,关键在管。该段将“三线”建设与标准化规范化相结合,与文化创建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先后出台了宿舍管理办法、环境卫生评比办法、职场管理办法等12条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确保“三线”设备设施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抓。
“管内各车间都成立了卫生评比检查小组,由各车间班组长和管理干部组成,每周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在每间宿舍门外墙壁上挂‘星’揭示,把结果亮出来、晒出来,引导职工主动当家建家,确保‘三线’设备设施始终保持良好的运用状态。此外,段里还采取季度检查、不定时抽查等方式,检验各车间管理成效。”该段工会副主席刘虎说。
从汤阴东车间综合楼出来后,正好赶上午饭时间,记者跟随职工们的脚步一起来到了车间食堂。食堂宽敞明亮,这里有具备消杀功能的餐具存放柜、崭新的桌椅、人性化的可视打饭窗口……
“新改造后的操作间结构合理,储藏间生熟分离,冰箱、消毒柜一应俱全,蒸炒烹炸设备齐全,啥饭都能做,职工吃起来倍儿香!”汤阴东车间党总支书记罗强难掩自豪。
设备的补强、备品的更新、环境的改善,让瓦日线职工享受到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红利,提升了职工的幸福感、自豪感、获得感与归属感,让人心更齐、干劲更足,让常年坚守在铁路一线的职工暖在心坎、喜上眉梢、笑逐颜开……
作者:鲍鑫 李景钊 (融媒体中心)郭慧 翟斌 王钦弘(安阳综合段)
原标题:《这个“家”里欢乐多!》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