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万解放军步兵是否能应对大规模军事冲突?俄乌冲突告诉了答案

  众所周知,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我国分别于1985年和2015年宣布裁军100万和30万,最终使我国陆军从数百万锐减到了百万以内。与此同时,继第二次裁军之后,我军也开始全面走起了美俄的师改旅路线,原有的18个集团军被精简为13个集团军,师级建制被取消,统一改为合成旅。一个合成旅由4个合成营、1个炮兵营、1个防空营、一个支援营、1个保障营以及由工兵营、警卫连、卫生连等直属单位构成。

  

  其中,一个合成营的常见编制是:3个步兵连、2个装甲连、一个炮兵连、一个支援连、一个保障连,涵盖了步兵、炮兵、装甲兵等兵种。按照我军一个步兵连184人的规模进行计算,目前一个合成旅中的轻步兵人数约为2208人,在结合着我军13个集团军下属82个合成旅的情况进行推测,目前我国陆军轻步兵人数在十万人左右。

  问题来源于俄乌冲突,俄乌冲突的爆发却将俄军的师改旅路线彻底击碎,绍伊古不得不在俄国防部部委扩大会议上宣布,把原来的旅级战斗单位升级扩编为师级单位,重新回归原有的“旅改师”模式。与此同时,俄军还宣布了新一轮扩军计划,总兵力将由现有的约100万人增加到150万人。俄军的这两个举措说明,俄军原有的师改旅模式并不适应与乌克兰的冲突。而且在与乌克兰的较量中,俄军还面临着作战人员不足的问题,俄军后期动员30万预备役上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因而基于俄乌冲突的教训,目前有部分观点认为,在轻步兵人数只有10万人左右的情况下,解放军有必要进行新一轮扩军,才能更好的应对高强度的军事冲突。但结合着我军合成旅的建设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进行扩军还为时尚早。

  为什么我国现阶段部扩军呢?

  其一俄军的师改旅模式并不完善在战场并未发挥出最好的一面,由于合成旅建制需要相当的重型准备以及资金,俄军于是自创了一种所谓的“营级战斗群”(BTG)作战单位,旨在将一个旅的指挥资源及装甲、防空等火力融合在一个步兵营内,形成一个比普通步兵营规模更大、作战能力更强的营级作战单位。一般情况下,俄军的营级战斗群总兵力约为1200人,下辖有包括一个机械化步兵营、一个自行火炮营、一个火箭炮连、一个坦克连等在内的10多个连级作战单位。因而,相较于中美拥有数十个连级作战单位的合成旅而言,俄军的BTG作战群又被北约国家调侃为1/3个合成旅。在俄乌战场上,俄军迅速将数十个BTG营级作战群投入到乌克兰战场,虽然早期俄军BTG以闪击、大纵深穿插等方式迅速占领了乌克兰多处军事要地,但随着乌克兰的全国性总动员以及北约源源不断的对乌军进行武器援助,俄军BTG自身的不足也被暴露出来,以至于从去年中后期开始,俄军在乌克兰的大反攻之下开始节节撤退,最终不得不采用“人海战术”,动员30万预备役人员上场的方式来填补战线。而导致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军BTG改革尚未完成,而且由于军事预算的不足,俄军BTG改革中往往出现新装备更换速度慢的问题,至使大部分BTG还在装备老式的T-72B3、T-80U主战坦克以及许多苏联时期的老装备,再加上俄军在信息链、指挥链、等方面存在着技术短板。相比之下,在北约的情报支援以及武器援助下,乌军的战斗力大幅增长,以至于一场起初能够“速战速决”的战争被日渐拖为消耗战。

  

  其二我国合成旅改革已经很成功了,合成旅模式历来强调将步兵、炮兵、工兵、防空、侦察和后勤保障分队等力量模块化编组进行协同作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合成旅的综合作战能力以及快速反应作战能力将在以往的基础上发生质的改变。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军一个重型合成旅共计装备有112辆99A主战坦克、104辆04A步兵战车、9门40管122mm模块化火箭炮、27门07式122mm自行榴弹炮、大批红箭10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红旗-17A防空导弹系统等装备,相较于美军只装备了84辆M1A2主战坦克、100辆M2A3步兵战车等装备的装甲旅级战斗队而言,解放军重型装甲旅的火力要强得多。因此从现代化战争角度来讲,解放军陆军合成旅的综合作战能力要强于俄军,更能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下速战速决的作战需求。因此在军事上十万解放军步兵完全可以应对强冲突。

  

  即使是全球性大规模军事冲突的爆发,以我国上百万的预备力量储备,也无需担心步兵不足的问题,所以不需要在现阶段扩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