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在上海: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2018年9月,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于上海召开。同期,上海市政府及长宁区政府,分别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科大讯飞上海总部将落地长宁,共同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也将成为科大讯飞在上海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发展平台。
2021年4月,科大讯飞上海总部启动仪式正式举行,总部22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以及200平方米的智能体验馆,宣告正式开启科大讯飞在上海的新航程。
今天,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期举行,五年间,人工智能已在上海落地生根。
我们以科大讯飞在上海长宁建设的教育数字基座为切口,看人工智能“水和电”赋能下的民生之变。
每年3月,上海长宁区天山二中都会举办学习节。而今年同期,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有关部署,自3月12日起,上海全市中小学全部调整为线上教学。
数字基座助力下,天山二中的线上的“快乐π节”如期而至:多名教师合作直播、学生现场连线发言、讨论区实时互动,一节在线公开课把全校五百多名师生“聚集”在一起,在回味πday乐趣的同时,也感慨科技的魅力;即使不能在操场上“快乐解题闯关”,在线上依然“勇敢数学探秘”。而这次“不爽约”的学习节,正是基于长宁区与科大讯飞共建的教育数字基座之上的AI云课堂而实现的。
5200余节在线课程如期开课,9500余次在线作业布置提交……疫情期间,上海长宁区利用教育数字基座构建应用生态,为学校提供了多样化的在线授课、教研、作业等场景应用工具和数据支持,保障线上教学有序开展。
数字化保障多场景教学助力减负增效
从线上到线下,从假期到开学,变化的是教育场景,不变的是数字化助力下的减负增效。
“2020年的在线教学是从无到有的在线教学1.0,此次在线教学是从有到优的2.0升级迭代,在线教学真正走向了完整化、系统化,是智慧教学的一次飞跃。”天山二中校长施雯说。
“从2020年的新手小白,到2022年再次‘营业’,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羞涩和措手不及,我会更多去思考如何增加线上教学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调动学生居家学习的积极性。”上海市天山二中英语教师张雪说。
为此,哪怕只是一节初三英语专题复习课,张雪也要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增加互动性。在她的“AI云课堂”中,学生轮播“上台”发言、AI诊断迅速纠错,张雪发布课堂练习、学生即时作答、系统智能批阅并秒速反馈。“这不仅能还原线下教学课堂练习的真实场景,还能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可以不断促进有效教学交互发生。”
“有效开展线上教学只是数字化转型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线下常态化的校园里,让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场景,与师生行为、学习路径、关系再塑等发生窑变,重塑学校。”天山二中校长施雯表示。
在建青实验学校教师熊剑锋看来,不论(),最根本仍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及时的练习和检测来掌握学生的知识点习得情况,才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通过基座内置的智学网应用来给学生布置作业,是他在这次线上教学期间养成的“日常”,复课后他也继续使用这一得心应手的工具。
建青实验学校教师熊剑锋利用智学网布置练习
知识点讲完,熊剑锋就会利用智学网制作一张简易的练习卷发布给学生,制定答题时间和要求。学生做完后拍照上传答案,老师线上批阅后,系统自动生成报告,包括均分、得分率、共性错题等学情数据,为他针对不同学生来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指导,为接下来的备课、讲评提供依据。
“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内置了教学备授课、考试阅卷、智能排课、课后服务等21个原生应用,覆盖学校在教、学、管、研等各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需求。”长宁区教育局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数字基座在期末质量分析、暑期培训等事务高发阶段,也做好了相关应用的更新、完善准备。
数字基座支撑多样化教学管理需求
教育数字基座还提供了作业公示、在线考试、线上教研、消息通知等多场景应用,支撑学校多样化的教学管理需求。
6月底,上海市长宁区西延安中学、延安实验初级中学、天山第二中学3所学校正式使用长宁教育数字基座内置的在线评教应用开展评教活动,共62个班级的2513名学生对304名班主任及必修课教师进行评价,平均每个学生只需3-5分钟即可完成评教。
比起传统评教的问卷统计形式,在线评教应用的智能化数据追踪可实现对评教进度的实时分层呈现,支持评教负责人动态掌握各年级各班的评教进展,在系统中直接一键催促,且对于少数迟迟不参评的情况,可以导出未评名单精准定位,过程性提升参评率,确保评教按计划完成。上海市延安实验初级中学仅一周内就达成96%的评教率。
学校管理者可通过报告精准掌握评教概况,了解各年级、班级、教师的得分分布,寻找共性与个性问题,督导和改进教学工作。教师可通过个人报告,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接收来自学生和家长的鼓励与建议,调整教学方式和工作重心,扬长避短深化反思,针对性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此外,评教数据可实时回流到基座数据中心,完善教师全息画像内容,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特殊时期,便捷的家校沟通是实现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基座的手机移动平台上,学校统一通知可在消息中心专项发送,班主任可在自动生成的班级群组中与家长进行交流指导,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打卡任务来专项收集学生的日常反馈,个别问题家长可私信与老师单独沟通。
途径明确、分门别类的消息传递,助力实现学校通知人人触达、教育指导及时提醒、家长反馈便捷安全,服务家校协同育人。娄山中学谢老师由衷地说:“聊天功能增强了,太棒了!”
“低代码”开发支撑教师“轻应用”搭建
过往,一些地方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的资源,因为不能精准匹配教学需要,对师生的吸引力不够。除了保障线上教学、支撑多样化教学需求之外,长宁教育数字基座还能提供“轻”应用低代码快速开发能力,教师通过简单方式就能搭建自己的“轻”应用。
进入教育数字基座“用户空间”后,娄山中学教师周菲点击了“低代码平台”,开始搭建“公开课申报”应用。设置好课程主题、地点、时间,开课班级等相关信息,提交即可。自4月份以来,她已经熟练掌握了如何利用低代码来创建需要的应用,各类校务的“云”端协作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
为支撑学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多样化需求,长宁教育数字基座为学校提供低代码开发平台,普通教师也能参与到教育应用场景的开发中来。天山二中教师周晋仅花费不到3小时的时间,便独立完成了学校2022学年岗位竞聘意向书应用的搭建,在全校推广使用,每位老师都可以通过该应用线上快速填写、申报竞聘意向。
长宁实验小学搭建“健康打卡”低代码应用收集信息
在开元学校,学校教师迅速搭建起了包括“私车停放申请”“调课申请”“维修申请”等在内的12个低代码应用。在长宁实验小学,学校教师自建了“健康打卡”低代码应用,老师们可以便捷地进行健康信息填报,为学校收集教师健康信息,辅助后续工作安排提供了便利。
目前,已有多个应用来自一线老师自主开发,如班级防疫数据采集小程序、文印管理小程序、教研签到小程序等,大大提高了教学和管理效率。
“这些应用最贴近老师需求,大大激发了老师用基座的积极性。”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局局长熊秋菊介绍,为鼓励老师开发更多个性化应用,上海市还将开发教育应用与教师评价挂钩,达到规定复用率后,可认定为教学成果。
现在,上海长宁区内107所教育单位、6000多名教师和近6万名学生都已接入数字基座,数字基座已全面进入常态化应用阶段。以“一座统管、整区推进”的策略,长宁区正全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活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项创新性、探索性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长宁教育将建设基于数字基座的新生态,成为让技术真正持续赋能教育教学的优质土壤。”熊秋菊表示。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从“简单应用”走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启新征程。而这条道路上的同行参与者,亦有深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18年的科大讯飞。
坚持“技术顶天、应用落地”的发展理念,讯飞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教育信息化从萌芽阶段走到数字化阶段。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推动教育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智慧教育生态的形成和发展。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科大讯飞将持续致力于围绕国家教育重大命题,推动政产学研用,助推教育系统的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的变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