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们体制内的公务员
曾经多年部委人,也聊聊公务员 ——每年几百万人考公务员,看看真实的公务员待遇。
看到几个公务员帖子,感到十几年前听劝贴的楼主看问题挺客观,有感而发。所谓的处级司局级,和阿里P系列差不多,只是行政体系放到全国都适用,老百姓都明白。有兴趣的搜下办公用房标准,中央机关正司长是24平,副司18平,正处12和处级以下9平;在地市里正处24,副处18;在县里是副县18,正科12平。当然北京地价贵很多,不过这个对比有意思,感觉从权力大小看,部委的正处大致相当于县里的正科。
部委的工作,发改委价格司一个处长能管一个行业,离退休干部局一个处长就管些老同志活动,机关党委的一个处长只是天天写学习思想的文件,他们的工资一样多,分房也一样大,待遇差不多,手中权力不同、资源不同,但绝大多数人没胆来谋私。大部分业务岗位很辛苦,996不算什么事。男的顾不上家,大龄单身女更难。有获得感的人挺多,干得烦的也不少。
部委的收入,平均值看正处级,因为平均年龄就是40多岁,税前含公积金18万,到手14万左右,个人事项每年要填报,对组织没有秘密,最高收入30万冒头,就是楼里那个老大。刚进去的年轻人确实比较苦,一个月几千块,也就够租个房吃食堂。另外,收入不是眼前低,是持续低……说实话,娃上课外班的钱都掏不起。
部委的分房,20年前有政策可以集资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一起分房,机关许多人当年分了房也没钱买房,错过了楼市上涨的机会;而下属事业单位,收入比部委机关高不少甚至数倍,咬咬牙自己再买套房,加上早期一起分的房,日子过的比机关好多了。最近这些年只有国管局分房,且等个十年八年熬到处级后看看大郊亭西三旗有没有希望,越是大部委人多等得越久。
部委的晋升,毕竟庙大级别高。硕士进去七八年、博士进去四五年就是副处,30出头的副处长不少见,35的副处很寻常,走的顺的主持处里工作,35、36正处,40左右副司、45左右正司,再成为高级领导干部希望就很大……看机会(命)。
大部分人,踏踏实实干活,司局级退休是大概率。这些年搞职务职级并行,实职看能力,级别看资历,基本上两年一调级,40多岁的一级调研员比比皆是,虽然只是待遇,那也是正处。至于外放,主要是挂职,每年上级有指标要求;个别能交流到地方任职,第一批是2010年,目前看大部分已经是省部级了,这两年也都快退了。
部委的ZB,户口在西城的才能保西城,户口在朝阳的那就保不了,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保。保不了最好的,能保个中不溜,读书最终要靠自己。ZB都是要内部公示的,这是当年共建的过渡产物。
部委的国考,每年百万大军,那是因为门槛低,几十块的报名费,啥成本没有,简历也没法随意筛,必须得让过,凡是条件限制少的岗位基本都是几千人报。过去十年有一段时期不能招应届,生源质量下降和大龄化现象明显,这几年开始搞选调生,TOP校的明显多起来了,希望他们能坚持下去。
部委的出路,一是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爽爽的关系,能干就进步快,小兵们基本不用知道处长司长家住哪,也不用考虑送礼。二是有机会选择出去,到企业或者去事业单位收入会有较大改善,一般都是分了房再出去。三是熬……
--看了下面的回复,补充些内容:
1.关于收入,说最近涨了很多的,事实是近年有一次基本工资普调,覆盖全国几百万公务员。平均涨幅在每月两三百元,部委并没有特殊政策。由于有纪律要求,怕引起舆情,不能详说——这也说明,大多数公务员是讲纪律的。我的态度是,既然拿纳锐人的钱,就应该大方公布出来,免得公众误解猜疑,可惜还做不到。疫情期间,经济困难,曾经动议的调资只好一直搁置。部委的诉求是希望能和北京看齐,同城同待遇,但北京公务员又说部委分房,所以无法实现。
说部委正处税后收入30多的,广义看也没问题,许多部属单位二级部门正职,某某主任对外也自称在部委工作,但这不是公务员。就像部委公务员说在国务院工作,其实也没毛病,毕竟是组阁部门工作人员,国务院工作人员并不只是国务院办公厅人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并不只是机关公务员,其下属各类单位都算在内,比如人民日报海南分社、发改委下某研究院等等,其收入差别从百万到十万不等。
但是,公务员收入是财政拨款,各职务职级标准是一致的,无论是发改委财政部、还是教育部民政部收入都差不多,只有公检法有稍高补贴。在2022年度上报个人事项时,正处的收入,含扣除所得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年金等后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等全年实际所得的情况,以及个人和单位缴纳公积金部分(约3000元,个人单位各1500),是18万元左右。近两年形势看,调资可能性不大,所以收入不会有大的变化。如果明显超过这个数,可以直接举报。
再说说,为什么你看到有些人日子过得还不错。因为他们的配偶和家庭!通常而言,公务员的配偶如果不在体制内,其学历能力水平差不多的话,收入较对方要高不少。并且,部委穷小子找个富家女也确实存在。很少有两口子都是部委公务员的情况,如果是双职工,大概率会有一方跳出去挣钱养家。而且,如果在北京解决了住房,过日子不是太难。另外就是靠家里支持,最近这几年新进人的家庭,和top高校学生一样,没有条件特别差的。
2.关于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2014年部委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设立了社保账户(此前视同缴纳,现在央保缴纳,不同于北京市社保),按2014年和过渡期2024年前后退休算老人、中人、新人,退休金计算方法不同,但结果大致差不多。
如前所述,大部分人到司局级待遇退休的话,从央保领取退休金约每月一万多,高低取决于在职时缴纳多少和工龄长短,长缴多缴多得,军转干部退休金通常比较高。职业年金发放139个月,即从70多岁开始,会少一部分收入。这里要特别说明,如果一旦违纪违法被开除,那就意味着退休待遇全无,前面几十年白干。
3.大家最关注的住房,前面提到了一些。十多年前有集资房政策,各部委自有土地可以给在京单位盖房——那时房价刚起飞,同龄人基本都买了房。这十来年都靠国管局,所以各部门苦乐不均,看国管局的施舍。
两三年有一次分房机会就不错了,大部分是正处以上才有机会,住大郊亭的基本都是四五十岁的司处级干部,年轻的基本是公租房。实际上,部委机关40岁左右的无房户不在少数。为什么有人愿意从事业单位降薪调入,一是因为晋升平台高,二是有分房机会。调进来就是副处级,直接插队到国考学生前面若干年。
4.为什么愿意在部委工作,大学毕业找工作,反正考考也不吃亏,考上了就来,也有考上没来的。干久习惯了还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身边不乏清北优秀的同事,也有出身一般的普通人,躺平的不多,因为机关的节奏带着人跑;干事的平台也大,许多文件确实能影响一个行业和区域,让人很有获得感;成长的空间足够,二十年时间,小兵到处级再到司局级,处级成长为省部级甚至国家级,都是身边的事。
风险更不可忽视,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身边出事的人也有一些,权力是双刃剑,被围猎的风险时刻存在,但是教训深刻,还是相信绝大多数能廉洁奉公,毕竟国家一直在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