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来越难管?心理学家:打少了!(附“五打五不打”法则)
教育路上,严是爱,松是害。
当孩子犯错、触碰底线时,父母一定要强硬起来,该打就打,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鹿妈
◆◆◆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女儿派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作者?|?番茄妈
来源 |?男孩派(ID:boy666dj)
前几天,看到一条新闻。
一个12岁的男孩沉迷手机,经多次劝导无效后,母亲决定没收手机。
没想到,男孩竟大发脾气,在大街上就对母亲大打出手,嘴里还不停地辱骂着。
父母辛苦养大的孩子,却朝自己挥起了拳头,实在是可怜又可悲!
无独有偶,就在今年2月,广西一名11岁的男孩因为父亲不让他玩手机,直接拿着寒光凛凛的菜刀,对着父亲“挥刀相向”。
所幸在对峙几分钟后,父亲终于将儿子手中的菜刀夺了下来。
据录视频的邻居说:“父亲平常比较惯着孩子,经常纵容他,不然他也不会这样。”
想起经常有网友吐槽,说现在的孩子愈发叛逆难管,说不得、骂不得,稍不顺他的意,就会大发雷霆。
但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一个孩子之所以嚣张跋扈、无法无天,并不是因为脾气大,或者不懂事。
背后真相,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教育最大的危险
是在该管教的时候,给予孩子自由
近几年,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屡见不鲜。
前不久,在大连开往北京的一趟高铁上,一个小孩子一直在吵闹,同车厢的一名女乘客上前劝阻。
没想到,小孩的母亲不去管教孩子,反而回怼那名女乘客:
“他才3岁,他听不懂道理,你有本事你来管,我反正控制不了他!”
“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孩子都被你带死了!”
还有那个带着妹妹乘坐电梯的11岁男孩,一言不合就在电梯里“大展拳脚”。
只见他双手撑地,一脚蹬在了正在运行的电梯门上,瞬间电梯门板被挤压变形弹飞出去。
物业找到男孩家长,索要赔偿。男孩母亲的回复让人大跌眼镜:
“我儿子腿还没伸直还没来得及使劲门就爆了,这电梯是纸做的吗?”
“物业还叫我赔钱,要我说物业还得感谢我儿子呢!要不是他碰一下,大家使用过程中说不定会出什么事呢!”
见过不少父母,他们非常“尊重”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最大的爱与自由,觉得管教孩子,是对孩子的捆绑与束缚。
于是,他们常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
孩子还小,不懂事,等长大自然就懂了;
他还是个孩子,你跟他计较什么?
事实上,一个“不懂事”的熊孩子和危害社会的罪犯之间,往往隔着一对无底线纵容孩子,连句重话都舍不得说的父母。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少年法庭》中,有这样一幕:
两个11岁左右的少年高空抛砖,砸死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
由于未满14岁,又并非故意伤人,法官不得不将两人无罪释放。
从法庭出来后,两个少年不以为意,还在笑着商量着一会儿要去买炒年糕的事情。
他们的父母,也丝毫没有将这次悲剧放在心上。
后来,两个少年愈发猖狂,从偷窃、暴力到强奸、诈骗,再到强迫卖淫,最终一步步走上了罪恶的深渊......
父母爱的纵容,就是孩子成长之路上的一大陷阱。
你可以对孩子的蛮横熟视无睹,但成人世界不会容忍;
你可以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一笑了之,但社会准则不会忍让。
教育最大的危险,就是在孩子最该管教的时候,给予他纵容和自由。
孩子“该打就要打”
不管不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看到一位网友讲自己教育儿子的经历。
他儿子小的时候,由于家里人都比较宠着,导致儿子像个小霸王一样,看谁不顺眼就打谁。
每次他都尽量克制情绪,采取口头教育的形式,可总是收效甚微。
直到有一次,他们一家三口去逛街,妈妈在试衣服,儿子却不耐烦地吵着要去买饮料。
看妈妈迟迟没试完,儿子便来了脾气,抬脚朝妈妈狠狠踢去,一脚、两脚......
网友再也忍不住了,上前就狠狠给了儿子一个大耳光。
儿子当场懵了,哭得满脸都是鼻涕,不过之后就老实多了,再也没有做出过类似出格行为。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说过: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叛逆难管,就是因为孩子小时候犯错时,父母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从来没有好好惩罚过他。
这才导致很多孩子愈发蹬鼻子上脸,脾气越来越大,长大想管都管不住。
那么,怎样惩罚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呢?
知乎上的高赞回答就一个字——“打”。
还记得那个从28层向下扔了15个啤酒瓶的“熊孩子”吗?
家长得知自家孩子的所作所为后,连忙在业主群里郑重向邻居们道歉,同时,还晒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
对于这对父母胖揍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网友都罕见地给予了支持,觉得孩子该打就要打。
是的,对一个涉世未深,对道理一知半解,对人性一片空白的孩子而言,唯有让他们的身体感受到钻心的痛,才能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
心理学家贺岭峰教授也讲过:
孩子其实是可以打的,这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而且孩子越小打的效果越好,见效也比较快。
教育孩子,一定要让他们知敬畏、守规矩,得到真正的成长。
打孩子讲究技巧
要牢记“五打五不打”
虽说打孩子,的确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的粗暴打骂,很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身心,最后适得其反。
贺岭峰教授就曾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总结出了打孩子的一些场合和技巧。
我在这里总结成了“五打五不打”,分享给大家。
五不打
1. 父母处于暴怒时,不打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打,是为了规则的建立,而不是为了父母自己坏情绪的发泄。
如果父母在暴怒时打孩子,很容易会失了分寸,失手打伤孩子,也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根本原因。
2. 如果孩子的错误父母也在犯时,不打
看过一个新闻,一位父亲因为儿子经常玩手机把他暴揍了一顿。
孩子满脸不服,哭着控诉父亲在家也经常拿手机刷短视频。
如果父母自己都没能以身作则,却强行要孩子做到,只会让自己失去自身的权威,无法达到教育效果。
3. 在外人面前时,不打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毁掉孩子的杀手锏,就是当众让孩子出丑。”
所以,尽量不要在人前教子,更不要当众打孩子。
当众打孩子,无疑是把孩子的尊严当众撕碎;孩子没办法反击,只能越来越叛逆,或者越来越胆小妥协。
4. 成绩没考好时,不打
如果孩子平常成绩就不好,内心一般都是脆弱、自卑的,父母的打骂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对学习更加抗拒;
如果是平常成绩不错的孩子,本身就已经很沮丧和自责了,父母千万不要雪上加霜。
当孩子没考好时,相信他、鼓励他,陪他一起克服困难才是上策。
5. 12岁以后的孩子,不打
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他们强烈感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具有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的强烈要求。
这个时期,父母打骂会让他们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男孩还会产生报复心理。
五要打
1. 触及法律底线,该打
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的行为,比如偷窃、毁坏公物、故意伤害他人、霸凌同学时,父母该打就要打。
如果父母不及时帮孩子守好底线,孩子早晚会越轨,闯出难以弥补的大祸。
2. 不尊重长辈,该打
之前在楼下看到一个7、8岁的男孩,奶奶说了他两句,他就大发脾气,拿起书包朝奶奶摔过去。
可奶奶却毫不还手,一脸无奈地任他发泄。
每一个目无尊长的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不想让孩子变成白眼狼,就一定要趁早给孩子立规矩。
3. 缺乏素质、没有公德心,该打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乱丢垃圾、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是什么大事,没必要上纲上线。
却忘了,一个没修养没礼貌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只会寸步难行。
当孩子违背规则时,不妨给予他适当的惩罚,才能帮助他更好地记住。
4. 自己做错事却推卸责任时,该打
教育专家刘珅宏指出,责任心是孩子必备的品质,智慧的父母,会教会孩子责任与担当。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推卸责任,时间久了,他就会变得特别自我,为人冷漠、自私。
所以,父母应该采取手段,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承担相应的后果。
5. 同一错误屡教不改时,该打
一个错误犯一次不要紧,但如果提醒多次后再犯,那就是态度问题了,极有可能是明知故犯。
这个时候,父母必须及时采取强硬手段,帮助孩子规范行为。
最后,惩罚结束后,别忘了第一时间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他——我打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你做的这件事。
虽然今天你做错了事,我打了你,但是我永远爱你。
作家毕淑敏曾说: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
我们始终要记住,严管和惩戒,是为了让孩子明事理、懂规矩,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小时候给他“扎针”,长大后他才能长出一双坚韧的翅膀,自由自在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