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强调的是“向生活延伸”

   【人物介绍】 周鹊虹:重庆一中副校长 语文教师,中学正高级教师,重庆市第一中学校副校长,重庆市百佳人文教师,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部一师一优课部级评审专家,重庆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重庆市基础教育评估认证专家。曾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次,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3次。曾经主持和主研课题14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级论文、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36次;主编或参编著作20多部。

  学生课本剧《骆驼祥子》剧照

  作家进校园活动现场 校长访谈

  2023年重庆中考刚刚结束,这是语文新课标施行以来的第一次中考。今年二选一的作文题,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的场景应用的重视。那么围绕新课标,学校的语文教育又有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走进重庆一中,看看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创新之举。

  重庆一中是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基地学校,是“双新”实施协同提质研讨会承办学校。重庆一中根据2022版新课标,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优质均衡等方面积极贯彻新课标,着力开发校本课程。迄今为止,重庆一中已成功申报了8个市级课程创新基地,17门市级精品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融合课内外教学资源,形成过程性的评价体系。

  近日,重庆一中周鹊虹副校长接受了重庆晨报“写作实验室”栏目的采访。

  推教师赛课

  促进队伍领会新课标理念

  记者:周校长好!近年教育改革中,语文一直是大热点。新课标对语文老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贵校在语文教学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

  周鹊虹校长(以下简称周校长):为促进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的观念转变,一方面,我们积极开展校内语文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选取一个当下新课标的热点概念,如“大单元”、“任务群”等,组织老师进行专题讨论,在实践交流中深化认识。

  此外,我校每年都会举办以新课标为导向的全校教师命题大赛和各学科校内优质课大赛。语文组的老师们借此契机学习新课标精神,传递前沿理念。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走出去”,今年我们推荐了一大批老师参与到市级、区级的语文赛课中,尽量将最新的课程教学理论转化为真实课堂。我们积极邀请重庆市教学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专家来校指导交流,使得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认识渐渐深入人心。

  多场景实战

  引导学生用语文应对生活任务

  记者: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您认为现在真正进入大语文教育时代了吗?学校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和案例?

  周校长:语文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促进了学生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育还承载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等重要任务。

  所谓“大语文教育时代”,在我看来便是将语文学科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导向,课堂情境下的教育转化为以素养为导向,将学习结果与生活价值相联系的教育。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一系列知识、技能、策略等解决实际问题,逐渐形成对学科与生活关系的认识。简言之,“大语文”强调的是“向生活延伸”。我校积极开展阅读文化节、课本剧排演、师生阅读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打破学科壁垒,这是语文任务的延伸。学校积极打造最美图书馆,留出绿茵草地,为学生创造丰富的阅读写作环境,这是语文空间的延伸。学校积极推动在校学生为各大杂志平台投稿,选送学生参与演讲比赛和辩论比赛,这是语文时间的延伸。

  写作是发现的过程

  很令人着迷

  记者:语文学习中,写作是一项考验综合实力的挑战。请您对您的学生,以及重庆晨报的小读者支一下招,如何在这一项挑战中取得不凡的成绩?

  周校长:亲爱的同学们,写作是逐渐发现自己、发现他人、发现这个大千世界的过程。这很让人着迷,但也有些坎坷,需要我们对周遭一切保持敏锐的观察、设身处地的共情和细密的思考。若你无法提笔,请读上一些好书,沉浸一处自然风光,忠于自己内心。相信你,一定能找到那些现象背后的丰富意义,并用最优美的笔调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