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祖国倾力培养的神童,15岁进中科大,身兼3个院士,却入美籍

  她是祖国培养的神童。她15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三院院士中的一员,但归化于美国。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天才,拥有超越他人的能力和成就,但事实上,往往有中庸之才,但真正能成为天才的却是少数——只有那些坚持不懈并付出了99%汗水的人。

  出生于中国科研世家的天才,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拥有三位院士。

  

  天才少女崛起

  1972年1月,庄小伟出生在中国江苏省如皋市一个不寻常的家庭。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

  在基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庄小伟从小就很聪明。5岁时,他就能背诵数千首古诗词。家人很快就发现了她非凡的天赋,直接将她送入小学。

  上学后,庄小伟不仅智力超群,而且学习也非常努力。不久,她被推荐到北京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预科班。六个月后,她转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中学预科班。那时她只有十二、十三岁。坚强,“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干劲”。

  15岁的时候,她参加了高考。不出所料,她的考试成绩超过了600分。

  

  中科大少年班的课程设置比较特别。前两年,学生先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对于庄晓薇来说,这样的课程设置让她受益匪浅,因为这给了她更多的发散思维的空间。

  在中科大求学的这些年里,庄晓薇超强的智力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她的成功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探索。无论是物理定律还是数学符号,庄晓薇都力求把每一个细节都推理得清晰透彻,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她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同学讨论学术问题,不得出结论就不停歇。

  虽然庄晓薇并不在意成绩,但是因为这样的努力,她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等力学专业四门课程竟然在考试中获得了满分。这一记录至今尚未被打破。庄小伟知道,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未来的路还很长。她追求的是更深厚的知识和更广阔的天空。

  

  艰难曲折的求学之路

  庄晓伟的科研一路走来。少年班毕业后,19岁的她选择去美国继续深造,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在物理学中。

  毕业后,庄小伟的找工作并不那么理想。她想去工作的斯坦福大学却以她从未做过博士后为由拒绝了她,这对年轻气盛的庄晓薇打击很大。但她很快振作起来,安定下来,前往斯坦福大学继续博士后研究。

  也许庄晓薇因为之前学习物理的成功经验而产生了大胆创新的想法。在博士后研究方向方面,她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领域——生物科学,师从朱棣文教授。那时,庄晓伟连最基本的DNA和RNA都分不清,甚至还开玩笑,被同事取笑。

  科学实验中经历失败和重复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庄小伟也是难免的。她一头扎进了生物学的海洋。由于生物学基础薄弱,庄晓伟花了很长时间打基础,距离研究成果还很遥远。面对不理想的实验结果,她也流泪、哭泣,但一向坚强的她不会选择放弃,只能更加不眠不休地学习。

  

  幸运的是,庄晓伟的物理背景也派上了用场。她创造性地将生物荧光与物理微量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有助于实时了解生物分子的运动。黄天得到了回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严格的论证,庄晓薇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这也为她的博士后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段艰难而充实的经历让庄小薇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也让她认识到只有抛开名利、静下心来才能做好科研,这为她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契诃夫说,对自己不满意是任何真正有天赋的人的基本特征。正是庄晓薇强烈的求知欲和执着的探索精神,使她攀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异国他乡熠熠生辉

  2003年,庄晓薇因突破性成就荣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她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那一年她只有31岁。

  之后,她的科研事业也蒸蒸日上。哈佛大学聘她为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教授,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庄晓薇和她的学生们继续着病毒入侵的研究。

  因在病毒领域的杰出贡献,她于2012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最年轻的华人院士,仅仅一年后,她就获得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奖。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15年她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外籍院士!

  为什么是外籍院士?这是因为早年,庄小伟为了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选择定居美国。他通过成为美国公民而成为美国人。但无论何时何地,同为三院院士的庄小伟都在默默地为科研贡献着力量。

  庄小伟的探索仍在继续,荣耀也没有停止。她曾经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热门候选人。虽然她是偶然擦肩而过,但毫无疑问,她的成就几乎达到了诺贝尔奖的水平。就在今年,她还获得了杜维尔切克创新奖生物学奖。然而,她对于自己获得的奖项却很淡然,因为吸引她的从来都不是某个奖项,而是她的兴趣,以及她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虽然都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籍,但庄小伟在成为美国公民后仍然致力于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她经常回国交流,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国内生物研究做出了贡献。

  

  总结:

  庄晓伟的成就无人可及:15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34岁时,他成为哈佛大学双学科教授。42岁成为最年轻的美国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纵观她的成就,更多的是热爱和坚持,而不是天赋。从本质上讲,天才是对事业和工作过程的热爱。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如果能为这些热爱科学的人们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让有志之士能够心无旁骛地自由创新、创造,那就是可能的。留住、吸纳更多的人才,相信我国的科学研究会发展得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