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国哈工大读书十年当校长十三年科研首创多项实现一校三区

  

  王树国不是一般的网红校长。从他的容颜中能读出岁月沧桑,从他的演讲中能听到历史回声。他是恢复高考第一届本科生,是“八十年代新一辈”中的奋斗报国的典型代表。

  王树国,汉族,河北献县人。1958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机电控制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物医学仪器与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年至1989年,在法国任高级访问学者;

  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8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

  1999年1月,任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党组书记;

  2002年3月至2014年4月,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

  2014年4月,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1.从农民、工人到大学生

  15岁那年,王树国高中毕业回到了农村。但他喜欢读书,一边劳动,一边四处借书读,几年时间他学完了高中乃至大学的一些课程。

  

  王树国报考了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大学,结果被告知,因为是非农业户口,只能先进行两年下乡,并且由贫下中农推荐才可以进行考试。

  以前,王树国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生活也很艰苦,甚至为了补贴家用,去大庆油田当工人。

  一代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转折点到来了——一九七七!在他高考的那一年,命题是《宏伟的目标在鼓舞着我》,看着考卷上的文字,这犹如一盏灯塔,点亮了王树国心中理想与现实命运交错前行的明灯。他把自己下乡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得,融入笔墨之间,描绘这段时期难忘的成长之路。别人高考作文可能是紧张得要命,而他是兴奋激动得像要爆发。

  他以全区前5名的成绩,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时录取率不到7%。

  2.哈工大十年寒窗后执掌校歧十三年,创多项第一

  他在哈工大苦读十年,一路从学士读到博士。1989年在结束了为期两年的海外访问后,他又回到了哈工大,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从讲师做到了副校长。

  

  他不但成为了863计划的专家组副组长,还把自己擅长的机器人项目引入了生物医学领域,带着哈工大主持研究完成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

  世界上第一个创伤康复仿生手,

  中国第一个人脑解剖电子图谱,

  中国第一个腹腔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3.不做副省长,一心干教育

  他40岁出头就被国家任命为哈工大副校长,一年后又转任黑龙江省科学与技术委员会的主任。2002年已是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的王树国接到了省委抛下来的任务,他将成为黑龙江省的副省长。

  但王树国拒绝了。他说,我希望回到母校,因为学校需要我。他返回了哈工大,在44岁这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哈工大校长。

  

  这一次,他一干就是13年。期间有人问他,校长学问那么高,为什么不评选院士呢?他说,作为校长,考虑的不是自己怎么成为院士,而是要让哈工大产生更多的院士。

  4.开疆拓土,实现一校三区

  他毕竟是校长,教学科研之外,他更要擘画学校发展。他经过深思熟虑,大胆地提出走出去办学的思路,以弥补本部区位劣势。他上任的当年,就做了两件足以改变哈工大历史的大事。

  

  第一件:将哈工大威海分校变为哈工大威海校区。这样就将威海分校真正的纳入到哈工大的范畴,壮大了哈工大的综合办学实力,便于统筹管理。

  第二件就是推动创建了哈工大深圳研究院,并在2014年完成哈工大深圳校区的变更。

  从此,哈工大一校三区,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山东沿海,再到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哈工大将自身与国家发展大局紧紧捆在了一起。尤其哈工大深圳校区发展迅猛,经过短短五年的发展,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分数线超过本部,并且超过了广东中山大学。威海校区同样不遑多让,录取分数线基本与山东大学持平。

  

  5.王校长的忠告

  第一,大学和专业哪个更重要?

  他说,大学4年是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如果要说在大学和专业中必须选一个。那大学,要比专业重要得多。选择一个学术氛围比较浓郁,而且名气也较大的大学,是最重要。

  第二,优秀大学生有什么特点?

  一是强大的求知欲,二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三是强大的自律力,四是稳定的目标,五是正确的三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