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来客 共谋良策专家学者齐聚金城助推我省“四强”行动提力加速

  

  强工业行动发展论坛现场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甘肃将着眼整体发展、立足各地优势,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牵引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同时,将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四强”行动,以重点地区和关键领域为突破口,推动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整体跃升。

  为全力助推“四强”行动提力加速,在第二十九届兰洽会期间,我省专门组织召开了以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为主题的四场高峰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齐聚黄河之滨,为甘肃“四强”行动把脉开方,共谋良策。

  强省会

  以“强交通”重振“兰州枢纽”

  交通支撑发展,枢纽融通未来。兰州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和黄金通道,具有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区位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兰州再次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前沿,成为连接各个区域板块、构建联动开放格局的重要枢纽,迎来了振兴发展的最大机遇。

  7月7日,在第二十九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强省会强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全国交通、物流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翘楚为兰州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战略支点集思广益、集智聚力。同时,论坛上发布了以“强交通”牵引“强省会”聚力重振“兰州枢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就重振“兰州枢纽”的方位与路径、重点与任务逐一发布。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认为:“兰州在促进黄河流域协调发展、支撑我国向西开放的战略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打造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体系的扎实基础、广阔潜力和战略价值。近年来,兰州系统推进强枢纽、保通畅,持续强化兰州通道枢纽功能,形成了‘一字型’沿黄通道和大陆桥走廊通道两条横向通道、西部陆海纵向走廊通道和环‘大兰州’骨干通道的‘两横一纵一环’布局。交通建设成效斐然,并且依托通道,以枢纽聚物流、以物流带产业、以产业促合作,在‘交通圈’的基础上逐渐激活了‘经济圈’。在此,我建议兰州紧紧抓住‘十四五’枢纽建设的机遇,乘势而上,以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导向,重点从‘四个结合’增能强核,加快完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体系,系统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兰州支点。”

  王先进认为,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国内大循环中具有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战略价值。兰州作为黄河“五极”的关键节点城市,需要继续提升陆港、空港枢纽能级,构建畅达东中西、连通国内外的多式联运服务网络。

  “强省会”行动,给予兰州发展重大机遇和澎湃动力。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进一步为全市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其中掷地有声地指出,兰州要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建设西北交通物流枢纽。这是“强省会”的题中之意和内在要求,也是目前我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和先手之棋,符合兰州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记者了解到,《兰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待批。兰州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系统谋定了“引领兰西、辐射西北、通欧达海、五网一体”的兰州枢纽建设总体思路,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家西北地区的“交通、物流、通讯、能源、服务”重要枢纽;到2035年,全面建成兰州枢纽,高水平建成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新标杆。

  重振“兰州枢纽”是兰州的使命职责,也是推进兰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必须先行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兰州将坚持以市场经济思维推进工作,用好“腾挪”策略和路衍经济手段,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和开发方式,科学凝练包装交通项目,努力让项目现实可行、“有利可图”,为有识之士参与交通项目建设创造条件、搭好平台,保障要素、高效服务,真正实现“我发展、你受益”,携手开创重振“兰州枢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强科技

  以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工业发展

  7月7日,第二十九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兰洽会”)强科技行动发展论坛暨科技成果发布沙龙在兰州举行。作为第二十九届兰洽会主论坛之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中国有研科技集团、矿冶科技集团、山东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五家单位发布了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内容涉及新材料、新能源等诸多领域,对于甘肃省各项事业发展来说契合度很高、应用面很广、需求量很大。

  当天的论坛上,山东大学甘肃研究院揭牌成立。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介绍了山东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情况。他表示,甘肃、山东同为沿黄重要省份,围绕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双方在优势项目上大有可为。从农业科技的角度出发,山东滨州的盐碱地盐碱化程度较高,退海之地盐分含量大。甘肃省盐碱地盐渍化程度加剧,伴生的土壤沙化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甘肃省研究院和山东大学在盐碱地的治理技术上优势互补,在学科微生物的技术方面也有新的挑战,促进了学科发展。吴臻表示:“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创新精神,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两地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领域的资源共享与互补,推进整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从而为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振兴注入力量,为我们新时代文化强国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为充分利用兰洽会这一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积极加强和甘肃省的技术研发合作。负责人表示:“基于甘肃省前端上游材料的这些优势,把我们在共性平台下的一些新材料技术的应用拓展下去。这些应用的领域就不局限于我们的高技术领域,它可以是我们所有国计民生关注的,比如说通信、电子、汽车、能源所有的方方面面。”依托甘肃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补齐甘肃省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发展技术短板,进一步深化两地在该领域的技术研究。甘肃省利用矿产在深加工精加工方面的优势,为材料所在甘肃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及相关支持,材料所将发挥自身专业领域优势,助力甘肃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以“强科技”行动和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牵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创新基地。面对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从宏观政策来把握,加大对科技创新生态的培育。中国工程院院士、轻金属专家潘复生认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与顶层设计分不开,要把甘肃放在全国的位置上去布局。”同时,“在人才体制上必须要有突破和发展,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为,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让全球人才为甘肃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谈及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潘复生建议甘肃宜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热及能源矿产资源,发展风能、太阳能,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有机结合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和可再生的资源。“强工业首先要强科技,发挥资源优势,那么发展才有基础,我相信甘肃的工业发展一定有非常美好的明天。”

  强工业

  加快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兴省、工业强省”

  工业是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富民兴陇至为关键的内核支撑。在第二十九届兰洽会期间举行的强工业行动发展论坛上,来自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与我省工业领域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论新型工业化发展机遇,共商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计,共谋强工业务实良策。

  论坛中,专家学者们认为,推动传统工业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工业经济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已成为“产业兴省、工业强省”的必由之路。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提升、发展载体提档、数字化转型提速,拓展5G在原材料、装备、电子等领域工业生产核心环节的应用,能够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效应,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当前,甘肃省正在以“立非常之志强工业、谋非常之策强工业、举非常之力强工业、用非常之招强工业”的使命与担当,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在题为《推行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多年来,产业结构趋同化、热门产业一哄而上、重复研发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发展观念应改变,各省、各市、各县资源有限,许多地方领导已转变观念,专注本地在全国,甚至全球具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有限的资源使用,要变大水漫灌为滴灌。”屈贤明表示,甘肃省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基地、优质材料及精深加工基地、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集成电路生产基地等方面在全国均有优势,而且市场前景也看好,特别是具有兰州基因的西安隆基公司“换道超车”,发展单晶硅片太阳能光伏装备,连续几年荣登全球光伏50强第一,带动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和装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甘肃省应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强工业行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集中要素资源,加快推进工业重塑优势、重振雄风。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赵国强在题为《天津市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思想与实施路径探索》的主题演讲中提到,“津”诚所至,协作同“甘”,津甘两地千里携手、情深意长。天津市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改革开放先行区,是全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具有全国顶级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津甘双方在先进制造业发展集群培育、重点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听了现场专家的主旨演讲,对我们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数字化的机械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不发展不转型,我们企业的生产就会落后。通过数字化改造,我们现在在专用机床等方面可以做到通过用户定制进行设计开发,通过客户端的需求,从而做到企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兰州星火机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志伟说。

  中船风电(张掖)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亚斌听了专家主旨演讲后感触颇深,他说:“甘肃的风光资源储量位于全国前列,近两年我们在甘肃的张掖和敦煌投资建设了70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加大在甘肃的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为甘肃省低碳绿色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强县域

  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县域经济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中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在第二十九届兰洽会甘肃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受邀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对加快推动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数字经济能突破地域时空限制,赋能比较优势、挖掘后发优势、打造竞争优势,为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城乡发展首席分析师李连敏表示,县域发展数字经济需围绕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加强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李连敏认为,地方需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建设力度,统筹推进网络、算力、应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保障水平。二是夯实县域数字经济的人才支撑。县域需多措并举增加数字人才的供给,为县域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好人才支撑。在引才方面,如加大直接引才力度,创新柔性引才,探索飞地引才等。在育才方面,建立健全数字人才的培训体系,加快培育本地化的数字人才。三是强化县域特色优势产业的数字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根本出路是现代农业。县域数字经济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选择最具区域特色的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如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四是培育良好的县域数字生态。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需坚持发展与安全协同推进。发展方面,县域需构建健全的数据要素市场,搭建多渠道、多方式的数字场景,推动本地企业与数字平台对接,培育更多的创新主体,形成以共同价值创造为追求的数字生态。安全方面,要加快县域重要应用系统和数据综合集成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公共数据平台,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等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县城位于城尾乡头,上接城市群,下连小城镇,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统筹推进县城和园区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城承载能力、产城融合发展能力、城乡融合发展能力有效提升。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安印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瞄准三个着力点,即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力、产城融合发展能力和城乡融合发展能力。通过这三种能力的不断提升,甘肃各具特色、富有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将会随着“强县域行动”推进不断成型。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郑丽君 华静 李昕 薛晓霞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