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和真相:月亮与二十八宿的关系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对黄道恒星圈的一种划分方式,至今已经成为古天文学上影响最大的、流传最广的星宿命名体系。
关于二十八星宿的产生源头,一种很常见的说法是:月亮每天经过一宿,二十八天,正好一周,所以就产生了二十八宿。
事实果真如此吗?
古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记载:“(月行)一日十三度六十七分度之二十五半,二十七日一千三百四十分度之七百四十三奇,一而周天矣。”月亮绕黄道行进的速度是一天行进13度多,27天多走完一圈。
《汉书 律历志》载:“角十二, 亢九, 氐十五, 房五, 心五, 尾十八, 箕十一,东七十五度。
斗二十六,牛八, 女十二, 虚十, 危十七, 营室十六, 壁九,北九十八度。
奎十六, 娄十二, 胃十四, 昴十一, 毕十六, 觜二, 参九,西八十度。
井三十三, 鬼四, 柳十五, 星七, 张十八, 翼十八, 轸十七,南百一十二度。“
通过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月亮每天行进的速度是13度多,但是二十八宿每宿的度数并不相等,有的星宿月亮两天也走不完,比如井宿(33度);有的星宿月亮一天就能走好几个,比如房宿(5度)、心宿(5度)、鬼宿(4度)、觜宿(2度)等。
因此,虽然月亮是27天多绕黄道走一圈,但是二十八宿的起源却是和月亮无关,月亮每天行走一宿的说法也是门外汉的谣言而已。
那么,这个二十八宿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是28宿,而不是27宿或者29宿呢?
我们看明清小说,里面有一个词语叫做“掐指一算”,即是反映古人在计算的时候,经常用手指来进行辅助。
正常的人类有两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10个手指;每只手有14个指节,两只手有28个指节。
五行、十日(天干)、二十八宿、星期,都是古人为了方便用手计算而对恒星圈的划分。
恒星圈总365度,划分为28个星宿,每个星宿大小不同,因此度数不同。
所以,28宿的划分起源是人类的28个指节,而不是月亮的运行规律。
————————-
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阴历初一的时候,月亮正好是朔,而十五的时候,月亮正好是望呢?
《开元占经》载:“日月相与东行,日行迟而月行疾,二十九日一千三百四十分日之七百一十一则月周天复还及日,即二朔去之日数也。”
又载:“岁星以上元甲子岁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夜半甲子时,于日月五星俱起于牛前五度,顺二十八宿右行。”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知道,在甲子岁冬至半夜的时候,日月五星是一同在牛宿前升起的,然后顺着二十八宿向右行进,这一天就是初一的起点。因为太阳走得慢,月亮走得快,29天多之后,月亮又会重新追上太阳,开始下一个初一。月亮追上太阳的日子,就叫做“朔”,实际上应为“溯”,即追的意思;月亮离太阳最远的日子,二者相望,就叫做”望”。
由此,从甲子年、冬至这些关键词语可以看出,初一和十五的最初确定,其主角是木星和太阳,根本没月亮什么事儿。之所以初一是朔,十五正好是望,这是月亮和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已,而不是月亮决定了初一和十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