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学子三下乡:习文明礼仪,承“礼仪之邦”,立未来之材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为继承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德才兼备、品行兼优的强国之才,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3年7月11日,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红树苗”乡村儿童成长关爱团成员杨笛为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大黄乡实验小学参加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堂有助于修正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的基本文明礼仪教育课堂。

  课堂采用情境演绎、直观感受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能够切身体验与思考学习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全身心融入课堂,更为深刻地理解和学习基本文明礼仪。

  

  在正式讲解基本文明礼仪之前,首先进行了特定场景下的情景演绎。同学们通过正面与反面的对比演绎亲身感受礼仪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的作用与重要性,进而引出了“什么是基本文明礼仪”、“为什么要学习基本文明礼仪”、“学习基本文明礼仪的意义”和“基本文明礼仪的原则”等问题。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基本文明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从而能够使同学们更加重视后续对基本文明礼仪的学习以及对自己与他人行为的监督与规范。

  具体文明礼仪的讲解与感受是本节课堂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部分日常行为礼仪,如形象礼仪、坐姿礼仪、就餐礼仪、校园礼仪等作出规范讲解并让同学们亲自体会与感受,让同学们认识到基本礼仪渗透在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学习基本文明礼仪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本节课堂还将个人与社会国家紧密相连,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基本文明礼仪不仅有益于个人,还对中华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及社会国家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历史观、集体观、社会观和国家观。

  撰稿:杨笛

  编辑:徐再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