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一窝蜂报考热门专业,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真是张雪峰影响的吗
在目前信息如此透明的情况下,考生们填志愿都是自己的选择,大家都一窝蜂选择热门好就业高薪的专业,还有部分铁饭碗的工作备受热捧,这难道是张雪峰的功劳吗?显然不是,这是大家在明白专业的重要性之后的理性选择,和网红毫无关系。
就拿河南21年一批次的录取情况来看,大学录取断档率达到了21%,以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高,就算是985、211的冷门专业,大家也乐于去读,一方面是有名校光环,另一方面,名校光环对于就业很有帮助,这些冷门专业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
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专业为王的时代来临,所以很多优势工科专业都很受考生青睐,而文科专业和很多理科的天坑专业遭到了冷遇,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能就业,读大学就毫无意义,就算读到博士,冷门专业也就就不了业,那大家担任干部愿意去读了。
从九几年开始扩招,一直到现在,现在的很多高考生的父母当年都上过大学,或者身边看到这么多年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走到今天是社会现实,大家都能看到,与网红无关。00年上大学,我的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大学老师就说了一句话,说咱们学校的某几个专业是要砸学校牌子的。那个时候就有明白人,只是那时候没互联网的传播速度!
大家高考无疑是为了985、211,这些名牌的大学,这话似乎欠全面,看似为了上985和211,本质上这个录取率只对学校有利,对考生而言也就是个敲门砖吧,真的能就业能养家糊口才是高考的和核心目的。
之所以断档,缺档,高校是不是反思一下,这些专业到底为何就业难,收入低,或者本身要的学历高,如果仅仅是学历高,那就改成5+3模式,让每个学过的人最后都可以在医药,化学材料,化工等基础领域上发光发热吧。
其实这几个化学,药学等专业,难到不是我们的短板吗?这么多西药,有几个是我们研制出来的,化工方面更是,就业难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真的投入在基础研究上的力度不够呀。
好大学并不是每一个专业都是好专业,不能老是搞什么大学排名,而应该搞专业排名,这样才有利于学术发展,大学就应该走专业路线,而不是都去搞什么综合性大学,结果大而不专,全而不精,强的专业变弱,弱的专业也提升不上去。
学生一年花几万块钱上学,学天坑专业,上了4年,花了10来万,最后换来的是毕业就失业!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家长和学生们干嘛不花四年时间十来万块钱学个能养活自己的专业?
填报志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分数富余的情况下,挑专业不是问题。但是分数紧张或不够的情况下,到底是保上大学还是专业就非常重要了。服从调剂,增加录取的几率,虽然可能被调到所谓的天坑专业,但起码不会滑档,可以读大学。实际上上了大学,还是很多机会去修读喜欢的或热门的专业的。
总的来说,冷门专业断档,是数字经济,数字产业,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带来的结果。补救措施也容易,调剂和补录。其实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研究生毕业以后有多少工作是对口的?对此大家怎么看?
举报/反馈